他可是要帶著從南陽世家大族中搶奪來的大量錢糧財貨,入上庸道走山路,必然會被護民軍追上。
好像他現在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走方城夏道。
從方城夏道雖然中間要穿過桐柏山,卻是從穀地穿越而過,並不是山路。
方城夏道是夏時南陽盆地通往北方中原的重要通道。
後來楚時,該道又分為兩條:一條是穿越平頂山,直入汝南。被稱之為方城夏道的北道,又稱商道;另一條則是穿越桐柏山和嵖岈山之間的缺口,同樣直抵汝南,被稱之為方城夏道的南道,又稱官道。
而汝南袁氏給袁術送信,走的就是官道。
現在,他也隻有率兵走官道,直抵汝南,然後再由淮水的新息渡口入江夏,與孫堅彙合了。
至於目前還在襄鄉駐守的橋蕤,和他派去魯陽查看戰況的袁遺,此時已被他忘到了腦後。
橋蕤必須幫他在襄鄉吸引護民軍的注意力,而袁遺率領一萬兵馬,同樣可以幫他阻擋魯陽方向的來敵。
所以,他不會告訴橋蕤和袁遺他馬上就要逃走。
但孫堅不一樣。
孫堅手下一萬兵馬,半數都是孫堅跟隨張溫平羌胡之亂時的百戰悍卒,而且還有程普、黃蓋、祖茂、韓當四員悍將,更不用說孫堅的兒子,有著萬夫不當之勇的孫策。
所以,他一定要和孫堅聯係上。
畢竟,孫堅一萬兵馬守隨縣,糧草補給是需要他來供給的。所以他堅信,孫堅無法擺脫他的掌控。
他派出一親信,讓其繞過襄鄉,直入襄隨穀地,去給孫堅傳信。
同時,他還派出無數斥候,監視從宛城到中陽山一線,看進入方城夏道有沒有護民軍的出現。
如果沒有,他隻需要悄然行進三百餘裡,便可以進入丘陵地帶的方城夏道。
當然如果有的話,隻能期望橋蕤能守住襄鄉,而他將親率大軍夾擊攻打襄鄉的護民軍,保證大軍能順利撤往隨縣。
他悄然下令,把在南陽掠奪來的所有錢糧財貨全部裝車,天黑後,便撤出宛城。
至於向哪裡撤,當然隻有他和手下僅餘的兩員大將張勳、梁綱知道。
袁術還是有些小聰明的。
現在,他謀劃的逃走路線,竟然與張合他們判斷他最可能的逃跑路線一樣。
可袁術不知道的是,孫堅已經無法接到袁術的傳信了。
因為鮑韜、鄧辰率領的兵馬,趕到襄鄉時,正是夜間。
大軍隻在黑夜中休息了一個時辰,然後就趕在天亮前開始偷襲襄鄉。
橋蕤哪裡能想到,護民軍竟然奔襲了近千裡來偷襲他駐守的襄鄉。
所以,這些天來,他白天率領士兵和襄鄉的百姓加固、加高城牆,晚上隻留下不足百人在城上巡守。
這些人在城上點起篝火取暖,然後就在火堆旁大睡特睡,直到護民軍把他們的兵器收走,才叫醒他們。
不過,橋蕤確實是個混不吝的漢子,拚命抵抗,寧死不降,最終死於護民軍的萬箭齊發。
隨後,鄧辰率一半兵馬繼續前往樊城,去封鎖上庸道。
而鮑韜下令,全麵封鎖襄隨穀地,斷絕了孫堅與袁術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