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解釋完第二大罪狀後,發現大家波瀾不驚,既沒有出言詢問,亦沒有反駁,更沒有讚同。
劉備知道,以“氣節”為理由,總是有那麼一點強詞奪理的感覺。
其實,這屬於心理學的範疇,不是東漢末年之人能夠理解的。
就是劉備自己,至今也無法理解,更沒有完全接受。
他隻是把“官吏培訓班”上的內容照本宣科,搬出來說罷了。
所以,他能夠理解在座諸公的反應,也不再糾結於此,馬上就要開始針對第三罪狀的辯駁。
然而,突然之間,黃承彥卻突然開口道:
“言之有理!跪拜禮自古便有,但卻隻是用於祭祀等有限的幾個方麵。
“自從講究‘尊卑’之後,導致見人便跪。不僅非常麻煩,還促使了我們這些儒生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趨勢。本人拙見,這很不好。”
劉備吃驚地看了一眼黃承彥。
這可是荊州名儒,幾與大儒司馬徽、龐德公齊名的存在。
他都這樣說了,倒是讓劉備對成公子的這一套理論,有了更多的認可。
黃祖卻不以為然地說道:“玄德公,你繼續說。”
第三罪“傷風敗俗”。
其實自古以來,女子就一直在參與勞作,比如說農耕,比如說在家裡紡織等等。
為何女子能下田勞作,卻不能在工坊中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在劉備任琅琊相的三年期間,因女子在作坊中做工,導致每年女子創造的財富,竟然絲毫不亞於男子。
可見,釋放女子的能量,能為大漢帶來更多的財富,亦可讓大漢缺乏勞力之困大為緩解。
第四罪“欺君罔上”更是無稽之談。
千家萬戶為成公子立長生牌位,完全出於自願。
為了阻止百姓為成公子立長生牌位,青州牧府自中平二年起,每年都下達牧府敕令,說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是因為自己的勞動所致,倡議百姓收起成公子的長生牌位。
奈何百姓對牧府的敕令根本不予理會,他們就認準自己的好日子,就是成公子帶來的。
劉備此時還有意詢問禰衡,讓禰衡來證實“牧府年年下發敕令,而百姓不僅不予理會,反而對牧府頗有怨言,覺得牧府不該乾預”的真偽。
大家看到禰衡埋著頭,一言不發,卻連脖頸都紅得發紫時,便知劉備所言為真。
之前劉備所言“忘恩負義”,對禰衡的觸動極大。
他發現,自己似乎並不了解新農體係,更不了解成公子。
自己一心讀書,父母族人也從未以族中之事打擾他。
他所言,皆是在族中聽到了閒言碎語而已。
青州之變太突兀,很多事情讓他接受不了,這才當眾痛斥成公子之倒行逆施。
結果,此時他被劉備駁斥得體無完膚。
漢時,絕大多數人最重名聲。
經此一事,恐怕禰衡的名聲一落千丈不說,且不知日後是否還有抬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