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古代仁義之士的作風。
或者說,士為知己者死!
正史中,桓階在曹操與袁紹打得正熱鬨時,為了不讓劉表派兵從南麵夾擊曹操,桓階便鼓動當時的長沙太守張羨起兵反抗劉表,把劉表給牽製住了。
這邊孫策正與桓纂見禮,又有兩人走了進來:桓階和桓佑。
剛一進門,桓階一邊給孫策行禮,一邊開心地說道:“來得太是時候了。前天我方與蔡瑁一起來到洞庭湖。馬上去擒了蔡瑁和張允,整個水師便群龍無首了。”
孫策看到桓階身後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問道:“這是令公子?”
桓佑馬上一禮。“桓佑見過少主。”
要知道,孫策也還有一個月才滿十六歲,看到桓佑滿心歡喜,便問道:“可願跟在我身邊?”
“桓佑正要追隨主公!”桓佑納頭便拜。
桓佑太會說話了,直接把“少主”改為了“主公”,直接讓孫策心花怒放。
桓纂在一旁說道:“少主,估計蔡瑁與張允剛剛睡下,此時過去便能生擒兩人。不過……”
桓纂有些猶豫。
“世叔有話請講。”孫策雖然年紀不大,但不僅不怯場,還處處顯露出儒雅之氣。
這大概就是這些年間,他不斷結交文人儒士的結果吧。
桓纂有些囁嚅地問道:“少主,能否放過蔡瑁和張允的性命?畢竟其二人對我不薄,而且蔡氏與桓氏也向來交好。”
桓纂還是稱孫策為“少主”,因為他的主人是孫堅。
孫策想了想,問道:“他二人能否為我所用?”
桓纂認真地想了想,然後搖頭說道:“不知。不過,蔡瑁乃是劉表的妻弟,張允乃是劉表後妻蔡氏的外甥,二人都精通水師,如若能收為已用,則對荊州水師大為有利,說不定還可以說動劉表歸順少主。”
“據聞南郡蔡氏很有名望,我不殺他們二人。如若他們二人不願降服於我,便暫時把他們關押起來好了。”孫策大度地答應了桓纂的請求。
桓佑卻在一旁說道:“放心,捉住他們之後,我與他們聊一下,保證他們二人歸順主公。”
孫策有些奇怪地看了一眼桓佑。“你這麼有把握?”
桓佑傲然一笑。“至少九成把握。”
“好,擒了之後,就交由你來處置。”孫策也是痛快。
他讓桓佑跟在他身邊,除年齡相近的因素外,既是想加深與桓氏一族的關係,也有放在自己身邊當人質的意味。
可桓佑這麼一說,孫策倒是真想看看,這個桓佑到底有多大本事。
如果真有本事,自己豈不又多了個謀士?
彆看孫策年紀小,可心思倒是絕對深沉。
他心思不深沉也不行啊。
年方十五便接手了父親麾下的兵馬,每天都提心吊膽的,生怕手下將士不服自己。
好在隨縣城下與張飛一戰,表明了自己並不懼生死。
而突襲文聘一戰,顯現出了自己除勇武之外,還有謀略。
現在,他身邊不僅有周瑜,還收了高順、高覽、文聘三將,雖然還不能說製衡程普、黃蓋和韓當三人,至少也形成了某種均勢。
等接收了荊州水師,他的地位就無可撼動了。
當然,正史中的程普、黃蓋和韓當三人,都是忠勇之人,哪怕孫策死了,他們也去舒縣接回孫權,繼續奉為主人。
但此時孫策不知道這一點呀。
在桓纂帶路,還有桓纂的親衛保護,不費吹灰之力,便擒住了蔡瑁、張允二人。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