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兩天時間,各方代表就來到大夏了。
接待的事情交給老劉他們。
張逢則是開始‘編輯世界’,這是對自身算力的考驗,也是對於這段時間中的知識收獲。
也在這一日。
隨著小樓開始在超凡之鄉各處,選合適的地址。
張逢來到基地上方,在一眾特種人員的護衛下,用靈識鏈接到虛擬小樓主體。
下一秒。
張逢出現在了一個空白的地方。
這裡沒有著陸點,也沒有上下左右之分。
這是被‘清空的世界’。
之前的測試數據,還有人物模型等等之類,都在視野內的‘物品欄’裡。
是工作人員們刻意編輯成這種模式,讓張總更好的使用。
但說實話,這種科幻和修真的結合。
張逢感覺很抽象,更沒想到能實現。
不過,自己倒是可以通過這種意識鏈接,熟悉這半年來的‘虛擬規則’反饋。
因為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現在虛擬世界內的規則很穩定。
就和自己以前所想的那樣,隻要穩定,那就是變相多出來了很多‘結構基數’。
又在自己的靈識視野內,這看似是一片空白,實則能感受到一種很穩定的陣法結構。
可惜自己還沒學會‘靈眼’,不然是可以看到這個世界內布滿了‘符文’。
當然,這也就是自己能看到,其他人就算是學會了靈眼類的相關術法,也看不到這個世界的‘本質’。
除非是他的靈識筆畫超過自己。
也就是高過虛擬小樓的‘權限’,否則隻能看到正常的虛擬世界。
自己的權限,在虛擬小樓內是無限大的,可以動用一切存在的規則。
隻不過這種‘動用所有規則’的體驗,對自己的學識沒什麼幫助。
就像是普通人畫畫,畫出來個地球,總不能一下子就成為造物主了。
自己動用很高的權限,也是類似的意思。
隻是單純的平白創造,卻無法解析裡麵的造物過程。
這也是自己所想的‘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尤其虛擬世界的‘至高規則’,本身是數據。
像是如今,張逢看向一個大地模版,又在空白空間裡投放。
一座一眼望不到頭的大地,一下子就出現了。
完全是超導量子的數據計算。
這個是學不來的。
但張逢根據周圍的符文穩定程度,以及對照大地的穩定程度,卻可以反推出符文結構內的穩定相關。
這都是經過各專業的科學家們知識補充,以及工作人員們物理對於超導符文的修正,才可以實現最終的陣法穩固。
基本算是集合全人類的智慧,共同去解析了符文科技構造。
哪怕他們不會符文科技,也沒有修出靈識。
但這就是張逢所想的,借用超導量子小樓的算力與人類的全部智慧,最後以虛擬小樓為媒介,呈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然後現在就反推出了‘穩定陣法結構’。
雖然有點繞,有點費錢,但結果是好的。
虛擬技術,還有符文科技,絕對可以讓文明再上一個台階。
思索著。
張逢也不怕自己心裡的想法泄露,更不怕外界儀器前的科研人員們得知。
因為他們看似是管理員,又緊盯著虛擬世界數據。
但自己的靈識等級和陣法一樣,所以他們是無法得到自己的思想。
包括普通人來虛擬世界遊玩,或者訓練,也無法被人聽到心裡想法。
虛擬世界內,更多是一種神經元上的‘運動反應’呈現。
隻是普通人在思考的時候,很大幾率是不會動。
因為虛擬世界內想要移動,是需要精神去控製。
不過,下意識的移動不算。
這就和正常世界一樣,人也可以邊走路,邊想事情。
算是完美呈現了現實世界內的行為動作,隻是會相對僵硬一些。
比如正在想事的時候,走起來會一頓一頓的‘不自然’。
這個就不是陣法結構的問題了,而是玩家問題。
玩家要是有兩道靈念,那就可以實現邊做事,邊想事。
要是一道靈念,總會有點‘失真’。
當然,要是硬說科技還不夠高,那也沒錯。
目前科技是無法做到完美還原。
但常人想一些大事與大計劃的時候,肯定也無法做一些精細活。
例如,正在和喪屍進行生死搏鬥的時候,兩方實力又相當。
正常人心裡總不能想著今天晚上要吃什麼,以及紅燒鯉魚怎麼做。
正常人更多是把心思用在對戰上,並思考如何殺敵,並將心裡的想法化作招式。
所以在張逢想來,這種人一‘思考’,就會失真的‘不自然’,就無所謂了。
因為在生死危機的正事上,肯定是邊想邊做,所以變相來說虛擬世界是自然的,是符合正常邏輯的。
如果是不要緊的事,那麼失真一些,也無傷大雅。
畢竟正常人想事的時候也會走神。
而通過這些判斷。
張逢也具體分辨出了行為邏輯,這樣等收集完玩家的信息後,就可以更好的區分與整理,以及實現神經學上的知識學習。
說到底,玩家的各種行為資料,才是知識的大頭。
他們在虛擬世界內的每個動作,還有後台相應的詳細數據,就是具體的神經學反饋。
也可以說是精神‘代碼’。
隻要代碼夠多,理論上來說,算力小樓是可以演算出真正的虛擬現實。
到時候神經學大突破以後,也可以反饋給陣法結構,增加結構基數。
基數多,自己也可以挑選有用的信息,優化與添加自己的靈識。
這完全就是一個‘我建造你,你建造他,他反哺我,我再優化你,你再補充他,他最後大幅度反饋給我’的循環過程。
和大數據是一樣的相輔相成理念。
修煉,就是一條循環優化的大型加工線。
……
六個小時。
張逢靈念夠多,可以邊想邊製造,不知不覺也建造出了一個巨大城市的麵貌。
又在現實,基地內。
虛擬研究廳中,很多人員在編寫程序,並且來回傳話。
“張總要投放喪屍1465號……”
“人物15648號……”
“咖啡館建築優化。”
“單位米,坐標1561,91,方格單位米,投放電話亭!”
眾人在編寫數據,配合張逢實現虛擬世界的構造。
像是張逢點擊視野內的建築物時,都是他們先從藍本內提取數據,再由量子計算機做最後加工與細節優化。
一座虛擬小樓,還附帶十座超導量子小樓輔助。
強大的算力加持,可以保證一切流暢的完美程度。
與此同時。
虛擬世界內。
張逢又在街道上‘安裝’了一個喪屍。
如今整個城市二十多萬人,還有五十萬隻‘10~80’體質的喪屍,都布置好了。
隻是很安靜,都在暫停狀態。
連一絲風都沒有。
張逢看了看,走到一隻‘80體的喪屍首領’旁邊,獨自向它啟動了‘恢複程序’。
這樣的首領有五十個。
“嚎~”
下一秒,周圍傳來濃鬱的腐臭味。
這隻腐爛的喪屍首領,也宛如真的一樣,撕裂的肌肉紋理栩栩如生,正圍繞著張逢行走。
之後又忽然匍匐跪下了,做出了臣服的行為動作。
之所以這樣,是它在數據運算裡,張逢是它們的‘造物主’。
‘還行,挺真,和末世世界內的喪屍差不多。’
看到它腐爛的臉上露出虔誠的神態。
張逢感覺挺真的,至於它這般恐怖與真實的樣子,會不會嚇到平常玩家。
到時候他們進遊戲時,會有視野模糊化處理的選項,還有疼痛感調解。
哪怕有的人找刺激,調到100%,又受到致命傷,也有斷開連接的保護係統。
那這個就需要相應的‘保護艙’了。
因為人受到致命攻擊,那麼很大概率會做出防護與反擊類的肢體動作。
再加上忽然斷開連接,所以很大程度上,是會在現實內做出後續動作。
這個就需要保護了,以免有的人在電腦桌前玩,然後一個刺激與一個斷開,結果一拳把電腦爆了。
包括後續的心理治療,還有相關虛擬世界內的相關後遺症。
計劃部也給出了線上的治療計劃,完全虛擬的心理醫生,是可以作為部分治療與診斷。
當然,效果不好的情況下,玩家可以申請線下治療。
並且為了防止有的人出現問題後,還不自知。
量子小樓也會檢測玩家在虛擬世界內的行為,看看是否符合以往的邏輯動作。
包括玩家的親朋好友們,也最少會有一人,簽訂觀察類的協議,如果發現玩家日常生活不對,是可以和有關單位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