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隻是科研人員,能控製嗎?”
麵對張逢的這句話,除了個彆人以為張逢有某些目的以外,更多的人是感覺張逢有點‘狂妄’。
但想想‘榮譽院長、張逢’這些年的超導與Z1成果,還有這些關於小樓的建造圖。
好像功勞挺大的。
如果這些算力裝置給予張院長,張院長說不定能再次帶文明走向更高的程度。
“您接下來的指示是?”
正院長倒是比較務實,更非常看重於這位超級天才。
至於基地內流傳‘張教授是什麼外星人,和高維人’的說法,他根本不在意。
包括部分科研人員們也不在意。
他們現在完全是一種‘朝問道、夕死可矣’的單純字麵感覺,也隻想單純的學習更多。
“指示就是彆的不講,先實行人員調派與快速製造。”
而張逢看到他們一副想要進步的模樣,則是一邊把任務發下去,讓他們去疏通有關單位,一邊快速思索現實內的科技。
這也是張逢此刻看到絕大部分人的支持態度,就知道小樓是可以立項。
至於往後的使用權,隻要能拿到。
那麼剩下的二十五年,說不定就能為現實反哺一些‘巨型的科研項目’。
也以此為基礎。
張逢也沒有忘記這個世界的災難,並反推這個世界的將來情況。
首先。
想要快速讓科技上升,對抗災難,那麼有效的算力是必不可免。
那麼將來的算力小樓,是要有一部分用於這個世界的自然推演。
哪怕小樓的大幅度的‘廢棄物’排量,會進一步的破壞自然環境。
但隻要火電等等祛除,再添上超導與Z1,那麼是可以實現環境均衡,或者更進一步的淨化環境。
因為小樓的排量,對比核電、汽車、還有大堆大堆的超級計算機等等來說,還是相對少的。
所以算是‘許多利好’的好事。
既加深了科技算力,又減少了環境影響。
然後在小樓運作下,快速檢查災難源頭的過程中,這個世界的多餘算力和科技也不能浪費。
因為不算靈石、練武大數據、還有藥材計算,以及虛擬小樓等等的情況下。
那麼將來小樓的規模,如果和現實規模一樣,這必定會有大量的額外算力。
這樣一來,‘穹頂’的項目是不是可以算一下?
哪怕這個世界沒有符文等等之類,也可以試著單純算一個‘科技側的穹頂’。
它是張逢星際移民的第一步。
並且在災難發生時,它說不定也能當成一個絕佳的‘保護罩’與‘生存者基地’。
這算是額外功用。
至於宇宙飛船,這個就不想了。
一,現實是‘符文科技戰艦’,目前也正在結合研究,和這個單純走科技的世界可能不符。
二,現實所勾畫的平衡重力戰艦,這個項目是比蒼穹的演算量還要大。
起碼以目前現實世界的科技,都無法在理論上形成準確勾畫,所以沒有符文的這裡,更不用想了。
且就算是這裡單純走科技,又在三十年內離譜的造出了星際戰艦。
萬一,到現實不能用,沒什麼科技結構能吸收,那這兩個世界都白瞎了。
因為這個世界最低要拯救百萬人。
在理論上來說,一個戰艦裝十萬人,就需要十艘。
三十年,從無到有的造出十個星際戰艦。
張逢感覺比自己的超導與Z1還離譜。
畢竟一個‘反重力’的模擬星球自轉架構,還有內部的平衡與穩定,以及自給自足的循環生態環境。
這已經達到了人類能在宇宙中生存,並向更遠距離尋找其餘星球的‘太空探索’地步。
如果有科技圖紙,或許可以。
現在從無到有,那是單純的開玩笑。
因為這裡麵需要頓悟與演算的構造節點,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千上萬。
這不可能說是,碰運氣就能研究出來的。
這和做夢一樣,完全不現實。
張逢學的越來越多,現在已經能大致推算出一些科學架構。
……
又在往後幾天內。
隨著小樓計算被敲定,開始實現建造。
張逢則是在自己的實驗室內捏靈石。
關於修煉上的靈氣,張逢有自己的私人實驗室,在此處借用儀器,手工合成靈石,造價很低,也沒人知道。
包括那些藥物材料讓他們去看,也都是平常的藥材。
並且張逢也知道他們真的在看自己的材料單。
尤其隨著自己的那番‘我要控製權’後,全球官方也都是在有意無意的更加‘關注’自己。
這都是正常情況。
他們不就是想看看,自己會不會哪天忽然聯係‘母星’,然後呼叫一艘宇宙飛船過來。
如果真這樣,自己能研究出超導與Z1的原因,也就很合理了。
隻是,在各方的觀察中。
張逢往後幾年內,更多是深入淺出,天天就在搗鼓一些普通藥材。
最後的結果,也和張逢所想的一樣。
各方的醫藥與基因等相關人員,也嘗試研究這三百多種藥材。
這些靈石合成藥材,張逢還故意多添了二百多種,目的就是為了迷惑他們。
當然,就算是不迷惑,又單單給他們靈石所需的藥材。
在沒有靈石公式中,在不知道藥材裡哪種元素有用的情況下。
他們是算不出來靈石的,就算是往後有超導小樓加持,他們也算不出來。
除非是拿無限的時間去計算。
因為他們沒有最基本的‘邏輯合成的元素框架’,所以理論上就是瞎拚。
也相當於給他們一堆金屬,然後讓他們各種組合都算一算,最後拚成超導一樣。
但要是給他們靈石合成框架,並出現傳說中的‘靈石科技’,那麼這個世界就要走偏了。
很難實現張逢的主科技側,然後反哺現實。
現實要邁入星際,需要大科技上的突破。
如果依葫蘆畫瓢的讓這裡仿照現實走法,是很難有大突破的。
因為各個體係都修的話,算力是遠遠不夠用,無法實現某一項的專精。
這個是最基本的點。
張逢幾年前就推演過。
……
事實,倒是真有一些偏差。
張逢計劃中的各方搶算力事情,雖然出現了,可卻沒有大幅度的搶奪。
之前的一些布置,還有落空。
讓張逢有些無語,體驗到了氣勢洶洶的來,然後還沒用力,對方就趴下的感覺。
但張逢也明白,這隻是開頭,各方看在自己超導成果中,沒有太多的強勢。
再加上他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外星人。
所以想要穩一手。
這個好,張逢比較喜歡,然後就悶頭繼續練,並且拿出了穹頂的概念圖,讓他們去算。
至於災難,倒計時倒是稍微穩在了‘24年’,且又在小樓的不停加蓋,以及火電、油電等等的相互替代下。
災難被稍微延緩了。
比如今天過去了二十四小時,但是災難時間卻隻減了二十三小時。
看來還真是環境問題。
但問題根源並沒有出現。
張逢感覺應該是等倒計時快結束,或者隻剩幾年的時候,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這個就是最可怕的。
起碼對於自己來說是奇異的,因為自己分明能看到頭頂的利劍(倒計時),但現實卻風平浪靜。
這是一種很無聲的恐怖。
是根本找不到解法的。
張逢感覺這應該就是因果中的天象環境一類。
如果自己能看透一些因果,那麼通過一些事情,就可以反推。
並且在往後的幾年裡。
各方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
那就是張逢不研究材料學等項目了,反而開始收集各個環境類的相關資料,還有星象與道家、佛家資料,並死記硬背。
他們覺得很奇怪,根本看不懂張逢在乾什麼。
甚至也有人覺得,隻要是天才,最後都會走向天文中的‘神學’。
可事實上,張逢還真就是在研究神學。
並且想把這些環境等等一類都背熟。
哪怕最小的漲潮,還有輕微的地震,張逢都在背。
因為等災難真正發生的時候。
張逢就可以利用當時的災難,作為最後的結果‘2’。
再用中途的地震類災難,作為基數的‘1’。
最後利用天道公式,21=1
張逢就能反推與得到天象中的因果‘1’,獲得部分因果公式類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