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提高了5%。
如今已經到了83%。
張逢預計下個世界前,應該能到87%左右。
如果新的冒險,時間不短。
那麼就可以實現元嬰的凝練,徹底超過7級世界的‘極限等級’。
當然,自己的戰力早就超過了。
但總歸還是沒有境界這麼明顯。
張逢想要的是全麵碾壓。
……
往後一年。
張逢都在基地內繼續學,並且也有額外的靈念,開始主攻金丹的優化。
爭取將體質壓到400,就可以開始凝練金丹。
400體對於正常靈氣世界來說,也不算多。
隻要自己開局是成年人,且稍微來點天賦加持,那麼理論上來說,三年內就能到達。
三年成丹,應該不算慢了。
並且自己一直在學,一直在修,更是能通過命運詞條加基礎天賦。
所以也能加快修煉體質的速度。
或許不久的將來,兩年就能達到400體。
那麼變相來說,也就是兩年結丹。
金丹和400,兩者是雙向奔赴。
張逢現在知識學完以後,就是在琢磨這個,‘如何快速成型?’並形成有效戰力。
畢竟以後的世界肯定越來越高。
自己早點成型,也能快速介入進去,然後再大規模的吸收知識。
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滾雪球循環。
況且自己現在已經有這麼做的基礎了。
地基打的非常好。
……
也在回歸的第四年又三月。
發生了一件好事,那就是符文戰艦的理論雛形被算出來了。
並且各方研究人員也被相邀,來到了02虛擬世界,開始加入演算。
而這個02,是最新改造的重大項目世界,添了不少超導與虛擬小樓。
其算力是獨立超導小樓的一百二十倍。
且隨著新造好的小樓出現。
這裡的算力也在不停的疊加。
也幸好有Z1超導作為能源基礎,提供日常運轉電費。
不然,單以目前的消耗,02運轉一日一夜,是需要一千五百億的電費。
畢竟它的整體麵積,已經占地四萬平米,並且高二百米。
尤其為了更好的散熱,它還是分開擺放的,其中又穿插一些冷卻設施,最後讓整體麵積達到了十萬平米。
相當於十幾個足球場。
不過,對於01虛擬世界來說,02就有點大巫見小巫了。
因為01是關於金丹解析的劃時代大工程。
它算力綜合,是02的十倍。
且在這麼多年內的研究中。
通過金丹的穩定性和複製性,以及對於符文科技的研究。
壓縮陣法也在進一步的完善。
軌道炮的穩定性與破壞力,也得到了更優化的提升。
張逢以壓縮陣法為例子,也相對在修繕其餘符籙的功用,爭取每個行屬與術法都能用上。
張逢有時也在心裡開玩笑,這次的‘回歸五年’是一個知識大消化與體係大豐收的紅利年。
完全的知識消化。
不僅為張逢帶來了心情放鬆,也帶了絕對的安全感。
張逢甚至有時候都感覺自己無敵了。
當然,張逢也知道這是自己太狂妄了。
但狂妄就狂妄吧,見好就收即可。
張逢也始終深知,不管自己是什麼情緒,這都是一種內在的修煉。
這也是外麵的新知識都沒有了,那就修內。
相對而言。
人在修外時,麵對的是外界各種因素,本就是沒事找事的找各種問題。
那麼現在問題找完了。
自然是要修內求答案了。
張逢又一次的感覺自己悟到了。
因為元嬰的進度又提升了3%。
清晰的進程。
讓張逢知道自己所悟的沒有錯。
……
最後兩天。
張逢想著離冒險越來越近,倒是用靈識看了看戰艦的進度,還有各種科研進度。
這樣一來,可以在自己離去之前,心裡有個底。
萬一在新世界內碰到與其相關的科技。
那就可以實現對比,且順手拿過來。
而這一瞧。
張逢看到戰艦已經有成型體了,且02世界內正在嘗試第二十七次‘試飛’。
與此同時。
張逢打量戰艦,看到它三十公裡長的龐大艦身成流線型,外表是黑色複合穹頂材料,和銀色的超導體交織。
又在艦身四周,浮空環繞著六個七公裡直徑的巨大圓環,它們模擬著星球重力,且不停的校準與糾正環繞速度。
並且在圓環的固定內徑四周,是有連接通道,方便人員去往戰艦。
尤其在戰艦的整體表麵上,還有前兩年推算出來的各種加速與彙聚符文,布滿每一個超導體上。
遠遠望去,這種戰艦,已經不是能用科幻來形容,而是用詭異更加恰當。
特彆是它非常龐大,真要降臨在現實,完全能實現科幻片裡,一艘飛船籠罩一個城市天空的震撼奇景。
真的很難以想象,人類能在三十多年內,研究出來這種級彆的星際戰爭武器。
因為在它的艦身上,還配有兩個小小型的軌道炮。
雖然不能一炮一個星球,但一炮一個省是沒問題。
這樣的‘融合科技’,要是去往上個世界,哪怕是上個世界後期。
以這樣一艘能遮掩天空的‘星際巨物’忽然降臨,估計能把那裡的地球聯盟嚇死。
因為這明顯已經是文明碾壓了。
當然,要是大家玩‘盒平’,那戰艦也隻能溜了。
目前,它的防禦力還不高,無法做到保證艦身日常消耗與保證武器火力供應的情況下,並產生超導符文護盾。
它更多是靠自身的穹頂防禦力。
再以目前的穹頂,雖然它經過了現實的再一步複合優化,但也抵禦不了盒。
這個是弊端。
不過,要是飛船不降臨,而是直接在宇宙內不停的向上個世界內發射軌道炮。
那麼什麼弊端都沒了。
它的有效打擊距離,是包含地球大氣環境與太空環境中的二十萬裡。
在數據上,地球隻要在二十萬裡內,那麼都能全額功率打擊。
唯一的缺點,也就是發射完一炮後,需要慢慢的充能了。
戰艦的充能,則是依靠核聚變,Z1,太空輻射轉換,還有艦內的農作物基地與靈石生產線。
而這麼一隻星際怪獸,就是目前聯邦的‘天兵一號’。
隻要能在虛擬世界內完成實驗,那麼現實就會開始造。
張逢能想象到,當這樣一艘戰艦出現後,帶給聯邦民眾的感官,絕對是震撼的。
與此同時。
張逢也在望著艦上的各種壓縮符文。
雖然自己已經學會了,且能用於自身。
但還是在看,在對比,然後也看到了戰艦行駛出地球以後,就在高速壓力與失重的太空中成功‘解體’了。
天兵一號的‘第27次駛出地球,登陸月球’的項目,又失敗了。
暴露在宇宙內的乘船人員們,也順利的暴斃了。
張逢看的搖頭,可也知道用不了多久,真正的戰艦就能被發明出來。
因為第一次的實驗,是剛從地麵上起飛,就成功的引爆了。
現在,起碼還能飛一段。
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
即將冒險前的晚上。
張逢這兩天都在看自家的戰艦起飛和製造。
就像是小時候疊好了紙飛機,又期望它飛的更遠一樣。
結果,都不儘人意。
但全球科學家們都宛如打了腎上腺素,隻要不強製下線,就不停的研究與完善。
這也使得飛船的平衡問題,正在一點點的減少。
越多越多的補丁,都在源源不斷的打上去。
一切設計與理論正確,但實際上不如意的地方,也在不停修改。
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將一些部件拿到現實,用實際的‘現實物理規則’去測量。
這樣的修繕下,因果公式和虛擬數據、以及符文結構規則,也在不停的被完善。
它們在現實的規則修正中,既然想要實現,必然都是相互的。
張逢也是一邊看,一邊學。
不知不覺就到了即將冒險的時間。
眼看就剩十分鐘。
張逢也不再看,而是放鬆腦子與心情,再洗漱一番,便躺倒了臥室內的床上。
現在大頭上的知識學完了。
所以張逢更想用平常心去對待冒險人生。
當然,要是冒險太曲折,那就當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