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穎的思維很活躍,沒有糾結於企鵝的問題,迅速的由此聯想到自家,問道:“師兄,你是覺得我們值得做這一塊?”
“先看看嘛,不急,一是大家還不夠熟悉這樣的產品形式,二是流量的速度和費用方麵也不太成熟,我覺得我們可以等一等。”俞興說道,“三嘛,就像會上說的,企鵝那一套產品思路用來做內容平台有些吃力,但咱們的算法機製也需要磨一磨。”
綜合這些因素,他認為碳矽數據不急於搶占短視頻。
俞興很早就聊過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速度很快,到了今天,結合企鵝在業務上的挫折,單純的流量+功能的模式似乎不足以完成現象級產品的孵化。
碳矽數據可以再磨一磨算法技術,而最新熱點恰恰適合這種磨礪。
自從翟逸飛等人痛定思痛,這方麵今年已經有明顯的進步。
呂海穎消化來自師兄的說法。
“哦對,我覺得企鵝這次做微視的團隊真的很不錯,後麵看看有沒有機會讓他們來咱們這邊實現產品夢。”俞興又提起自己的欣賞。
“好吧,師兄,我覺得不論微視再怎麼好,你一條驅虎吞狼的毒計就讓它很難做起來了。”呂海穎不無感歎的說道。
俞興為之一笑:“這不是驅虎吞狼,這叫買櫝還珠。”
買櫝還珠,故事新編。
俞興說到做到,說提醒Pony就真提醒了。
碳矽數據公司的高管們以為老板是玩笑話,沒想到很快就看到了新聞,繼新春特輯之後,俞總再次登上《非你莫屬》,這次就談到一個近兩年在業界討論度很高的話題。
——阿裡的微信和企鵝的微聊,誰最終會贏?
俞興這次在《非你莫屬》的舞台給出自己觀察的答案。
“這兩家太焦灼了,我之前也很難確定到底誰能贏,一度就覺得這種割裂用戶群體的格局就會這麼維持下去了。”
“但我最近觀察情況,覺得還是阿裡的微信勝算大。”
“這絕不是因為我創辦了微信,那已經是過去式,我就是覺得企鵝自己可能都在逐漸失去信心,它現在轉頭做了一款短視頻的微視,資源給了很多,我沒詳細去算過,但感覺有點類似於全力做微聊的規模了。”
“競爭到了這個地步,一邊氣勢如虹,一邊麻木怯戰,我隻能看好前者了。”
俞興這麼談論到這個話題,也就很自然而然的的談了“微視”,又借此談到對企鵝在產品運營方麵的大公司病。
他基本是把在公司會議上說過的話重新在鏡頭麵前說了一遍。
“社交裂變,名人效應,渠道導流,企鵝在微視上麵搞了一套很工整的催動。”
“這一套吧,不是沒用,但我覺得很難有大用。”
“這一點,我真認為是值得Pony思考的。”
俞興在節目上公然對Pony喊話。
不僅如此,等到節目播出之後,他注冊的微視帳號還分了幾個視頻把節目上的這一段內容發了出來,給出的標簽是“嘗鮮”“運營”“思考”。
微視的推廣就在使用名人效應。
這俞興算不算名人?
當然算。
那給不給他推流?
微視產品部在會議上小小的討論了這個問題,暫時的冷處理之後就得知掌門人Pony馬把俞興的這段批評在總辦上展示了出來,並討論這種觀察是否切中要害。
作為新興產品的負責人,邢宏宇也參與了這次討論,但沒想到討論氛圍會如此的激烈,大家先罵了小半場的俞興,隨後罵了小半場的微信,最後是罵了小半場的企鵝。
有沒有大公司病?
有。
到沒到俞興所說的那種程度?
難說。
那麼,過去那套產品的運營模式還能不能讓微視成功?
邢宏宇遭遇了這個問題。
他覺得不好回答,於是換了個思路,詢問在座的山頭大佬們:“問題是,如果我們不這麼做,那我們要怎麼做?”
如果過去的成功經驗不足以依恃,到底如何來處理新的業界動向?
這個反問直接把大家問沉默了。
“還是先做吧,這樣最起碼是有效的,不能說姓俞的那麼一說,咱們這邊就亂了陣腳,那不成笑話了?”劉熾平這樣折中了一句。
“之前投俞興那個造車,我看就挺笑話的。”許晨曄不陰不陽的說道。
劉熾平不以為然:“說實在的,單純從投資角度來看,那筆投資是不錯的,俞興那邊沒多要估值,IDG又從中作保,公司按照A輪投資,按照現在情況,還不錯。”
許晨曄追問:“那是投資那一回事嗎?俞總有一句是說對了的,有人怯戰啊。”
眼看這兩位大佬要爭執起來,這場總辦至此就先結束。
邢宏宇本來還要回去琢磨產品的事,結果沒走幾步就被總裁劉熾平追上。
“邢總,微視要怎麼做,這就……”劉熾平沒在會議上囑咐,反而私底下交流,“就看看Vine是怎麼做的。”
邢宏宇:“……”
俞總那張嘴且不說他,人家的眼光是真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