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玉米的去向,是否賣,賣了的錢歸誰的這一係列問題。
吳笛在第二天早上的時候給出了答案。
“上集市去賣玉米和菌子?”
“集市上售賣所獲得的錢,就是你們今天的夥食費。”
“這個包裡是一百塊錢的零錢,還有一個收款碼。”
“等到集市散的時候,節目組的工作人員會將收款碼所收的錢,減去一百,兌換成現金交到你們的手裡。”
池野看著那連一百塊錢都不願意多掏的吳笛:“你啊,你,你是真摳啊!”
【雖說吳笛的確是摳門,但哥,你似乎也沒比他強到哪裡去。】
在節目組下達完任務後,幾人吃完早飯,就將玉米和菌子裝上了車,然後去了集市。
雖說這才不到八點,但集市上已經來了不少擺攤的商戶了。
鑒於他們並沒有遮陽棚,所以池野果斷的選擇了有陰涼的一麵,作為他們擺攤的地點。
為了提高他們在集市上的曝光率。
六個人,被池野分成了三組,在集市上的不同位置進行擺攤。
分組情況分彆是,池野張立凱,齊鳴白浩哲,池臨川和沈知凡。
“最後再問一遍,定價都記住了嗎?”
“記住了,我們賣兩塊一斤。”
“我們賣一塊八一斤。”
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這買東西,肯定是要買物美價廉的。
這物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了,畢竟這些玉米都是從一片地掰下來的。
但這價格,卻是可以靈活變通的。
池野是這三組裡,定價最低的,一塊五一斤。
這個價格也是同目前市場上的報價差不太多的。
這買東西最怕對比,這一塊五一斤的價格,可能算不上多便宜,但總體來說,還是要比兩塊錢要便宜的。
在來的時候,池野也暗中觀察過。
這集市上,有賣菜的,賣水果的,賣小吃的,賣日雜的,回收二手舊手機的,給手機貼膜的……
還真就沒有賣這喂豬的老玉米的。
聽池臨川說,一般來集市上賣玉米的,通常賣的都是人吃的,一穗一穗的賣。
喂豬的這種,動不動就是幾百斤上千斤買賣,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人來集市上賣的。
最多就是在院子門口,或者是路邊的電線杆子上貼一個賣玉米的告示,留個聯係電話。
或者問問十裡八村哪家養雞,養豬,有沒有需要買玉米的。
像池野他們這種拉到集市上賣的,還是很少見的。
在商量好營銷策略後,六個人就分彆去了三個地方進行擺攤。
池野將自己提前在院子裡寫好的標價牌給擺了出來。
玉米1.5元斤。
老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
池野和張立凱坐在小板凳上,每當有人從攤子前麵經過,池野總是要問著:“買玉米嗎?”
可前來逛集市的人,要麼被剛出鍋的吃食所吸引,要麼就是被那十塊錢三條,或者十塊錢三雙的,褲衩襪子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