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馬占鼇的電報後,光緒帝就開始思考要不要繼續往潼關增兵的問題,這時軍機處又給他送來一份電報,光緒帝看完之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電報上的內容是這樣的:“啟奏陛下,今天下午唐軍劉永華部已經突破了我軍的黃河防線,並乘勝占領了韓城縣,我軍現正向西安撤退。看完這兩份電報,光緒帝下令擂鼓升堂,大臣都到齊之後,光緒帝讓太監朗讀這兩份電報,隨後問道:“列位愛卿,為今之計朕該當如何?”恭親王奕?的孫子溥偉出列:“陛下,不必擔心,臣願帶兵複奪韓城,把唐軍趕進黃河喂魚,隨後會同馬占鼇將軍複奪潼關,保護陛下割據西北褚省。”溥偉話音剛落,青年將軍良弼立即表示自己願意作為溥偉的助手一起領兵出戰,但一些上了年紀的大臣主張投降,雙方爭論了很長時間,誰也沒有占到上風。
光緒帝下令:“退朝,改日再議。”次日一早,光緒帝剛吃完早飯,一個太監就向他報告說:“啟奏陛下,良弼將軍的妻子在外麵哭哭啼啼說要見駕。”光緒帝非常疑惑:大清早的為何哭泣?
為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光緒帝下令:“叫她進來。”片刻之後良弼的妻子跪倒在在光緒帝麵前:“臣婦(舊時官員的妻妾在皇帝麵前的自稱)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光緒帝問道:“你剛才為何哭泣?”良弼的夫人回答:“回陛下,我家老爺殉國了!”說完就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光緒帝聽了非常驚訝:“昨天朝會的時候,良愛卿還好好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良弼的夫人邊哭邊說:“今天早上老爺沒有向往常一樣起床吃早飯,妾身就派仆人去叫,發現老爺已經走了,在他身上發現了這個。”說著把一份布告舉過頭頂,太監接過來遞給光緒帝,隻見上麵寫道:奉共和軍唐總司令命令,將頑固派分子戰犯良弼處決,若不投降,良弼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
後麵的落款是共和軍特彆行動隊。光緒帝看完之後嚇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強作鎮靜安慰了良弼的夫人一番,讓人把她送走。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籬笆牆,良弼被殺的事情很快就在城裡傳開了,官員們議論紛紛,大部分人認為,良弼就是因為堅決主戰才被共和軍處決的,為了保命,大部分人都放棄了繼續抵抗的想法。
次日光緒帝再次召集朝會,大部分官員同意投降,溥偉等主戰派雖極力反對,但勢單力薄,無力回天。
最後光緒帝派內閣學士宋進拿著自己的親筆信,前往潼關與共和軍接洽投降事宜。
兩天後,宋進來到潼關,向共和軍表明了想要投降的意願,衛兵把這件事報告給段祺瑞和徐浩峻,二人在潼關總兵府接見了宋進。
宋進發現接見他的共和軍將領,並不是在武昌談判時共和軍的首席代表劉偉晨,馬上說道:“二位將軍我是奉旨來接洽投降事宜的,我要求見你們的劉總參謀長。”徐浩峻答:“宋大人,劉總參謀長正在貴陽處理軍務,不在這裡,我和段將軍是這裡駐軍的最高指揮官,你有什麼問題可以跟我們說,如果不能當場拍板,我們會向上級彙報。”宋進拿出了光緒帝的親筆信:“徐將軍,這是聖上的親筆信,請您把它轉交給唐總司令,隻要貴軍答應上麵的條件,聖上就下詔退位。”徐浩峻派人把信送走並讓人帶宋進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