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林雅的悠然自得不同,夢琪和熊慧一直守在電腦前。
熊慧三部手機不停的在粉絲群裡發消息,讓大家去衝銷量。
她有三個號,一個是經紀人的賬號,一個大粉賬號和一個小號。
經紀人的賬號代表官方,如果是很重要的事情,她會用大號在群裡說,這個號可以代表夢琪本人了,粉絲都會很聽話。
另一個大粉的賬號是為了跟其他大粉打成一片,摸一些大粉們的底細用的。
雖然大粉都是林雅的忠實粉絲,但一個人可以粉很多明星,熊慧也要預防著大粉反水亂咬。
有不少明星就是因為大粉回踩爆黑料才毀了事業的,熊慧不得不防。
相較於普通粉絲,大粉在明星身上花費的時間精力錢財更多,跟明星的關係也更緊密,知道的內幕也更多。
作為經紀人必須了解大粉們的動態,還要時刻給他們洗腦。
當然沒人知道,大粉的小群裡有一個是熊慧扮演的,夢琪也不知道。
不是熊慧不想告訴她,主要是她也不會關係,告不告訴她沒什麼意義。
正常情況下,大粉都要線下見麵的,要負責一些地麵的活動維持秩序,熊慧這個號肯定沒辦法跟其他人見麵,她就說自己總是全世界出差,沒辦法參加線下活動,但是對夢琪的喜愛一點不少,大家看她砸錢砸的最多最舍得,也就沒有在意她是不是可以到場線下活動了。
其實她的這些所謂的“砸錢”都可以通過走其他的賬目把錢弄回來,也並不是熊慧自己出錢。
還有一個小號就是普通的粉絲了,跟大粉的賬號一起在粉絲群裡。
不同的粉絲在不同的群,越是核心的人數越少。
小號完全就是為了跟大粉的號做配合。
雖然是小號,但其實也都是在VIP的群中。
還沒到零點的時候,熊慧就用三部手機不停的在不同的粉絲群裡熱聊新專輯。
粉絲群都有一定的門檻,能夠進來的,也都是死忠粉。
起碼是願意花二十到四十塊錢買一張專輯給偶像衝銷量的。
但是能買一張和能買一百張一千張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就需要有人在群裡造勢。
大粉先出來打頭陣,然後其他粉絲們也會爭相為偶像衝銷量。
熊慧這個從沒有跟大夥在線下見過麵的“大粉”首當其衝的買了三千張。
三千張訂單截圖在粉絲群裡一扔,直接掀起了一陣狂瀾。
連成片的誇讚,鼓舞了士氣。
很快就有其他大粉出來跟,大家都是頭號粉絲,怎麼可能被比下去呢。
又蹦出來五個大粉,一人買了三千張。
剩下的粉絲,有的買一千,有的買五百,也有一百多。
熊慧先蹦出來的目的就是帶個節奏。
她先把這個量抬高了,後麵的也好有個參考。
比如其他頭部大粉,可能本來隻想衝一千,但是看到她是三千,也隻能硬著頭皮買。
下麵的粉絲,也會跟著把數量拔高。
甚至本來隻想買一張的,看到群裡大家都這麼熱情,也被鼓弄的買了兩張,自己聽一份,送給朋友一份。
在小群裡,一傳十十傳百,銷量蹭蹭的上漲。
“熊姐,我們的銷量現在是林雅的三倍。”夢琪高興的說道。
夢琪在出專輯前曾經預熱很久。
當時預熱沒有說具體的出專輯時間,隻是說要出專輯了,讓歌迷們敬請期待。
綜合了很多條件才最終製定了出專輯的具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