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明站起身,不經意間擦拭掉眼角的淚痕,旋即對魚朝恩道“快去準備馬車,把李孝宗等人叫過來護駕。”
“是,陛下。”
魚朝恩也是飛快出宮。
很快,李玄明攙扶著李安上了馬車。
這還是近六年來,李安第一次踏出大安宮。
他不禁有些恍惚。
當李孝宗,李孝延,尉遲仁恭幾人過來時,看到李安,也是嚇得跪在了地上。
“臣,參見太上皇!”
幾個人都懵了。
太上皇怎麼出宮了?
還是跟陛下一起。
是他們沒睡醒嗎?
“起來。”李安淡淡瞥了幾人一眼,對他來說,這些人還不如外麵的風景好看。
“多謝太上皇!”
眾人起身,卻不敢落座。
還是李玄明發話,幾個人才正襟危坐,目不轉睛。
李君羨沒來,他帶著三萬禁軍和五百玄甲軍去博林了。
誅九族,不是衝動,但,還有回旋餘地。
要是博林崔氏願意低頭,願意一家老小都入京,李玄明不介意給他們一條活路。
但代價,就是永永遠遠被自己踩在腳底下羞辱。
如此一來,既震懾了門閥,又彰顯自己寬宏大量,免得這些人兔死狗烹,狗急跳牆。
等新學開起來,要不了幾年,他能壓服所有門閥,讓他們底下頭顱,徹徹底底的俯首稱臣。
想到這裡,李玄明心裡就止不住的激動。
一路上,李玄明都在向李安介紹京師的變化。
李安隻是沉默,並沒有說話,京師,在李玄明的手上,發展的確很好。
京兆這幾年也是災害連綿,好在都順利度過去了。
許是天公作美,在離開京師後,原本還綿延的雨,突然就停了。
來到了一號流民村。
李安看到了一個驚歎的畫麵。
那一排排整齊劃一,鱗次櫛比的磚房,看起來格外的規整。
家家戶戶都有院落。
往來的行人絡繹不絕。
每當下雨,京城的道路總是會讓人踩的一腳黃湯,但是在這裡不會。
地麵是用水泥澆築,比宮內用青磚壘砌的還要好走。
兩邊的道路栽種著移植不久的花草樹木,給這個初見的流民村,帶來了一絲生機。
他眺望遠方,看到了矗立的大煙囪,約莫二十丈上下。
兒子說,那是磚窯,是用來煉紅磚的。
在村落的東北角,還有一幢幢工廠正在修建。
據說,村子裡的村民全都在裡麵工作,薪資很高,且穩定。
京城的百姓都聞風而來。
“下馬車看看。”李安坐不住了,他從未見過如此繁榮的村莊。
不過,在他心裡,這已經不是村莊,而是一座欣欣向榮的城。
李玄明攙扶著父親,“爹,注意腳下。”
李孝延幾人也是亦步亦趨的跟在身後,觀察著四方。
在他們看來,太上皇出宮,意味著兩位皇帝迎來世紀和解,若是傳出去,絕對會震驚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