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公園賽道由於是“半街道”改造而來,更加強調中高速彎道的過彎速度,往往會采取中等偏高的下壓力調教方案,通常略高於巴林薩基爾賽道。
隻不過根據TF110轉向不足的賽車特性,以及避免過高的下壓力給後輪造成巨大壓力,陳向北跟策略組成員共同決定賽車調校方案的時候,會偏向於比正常情況下降低一些。
好比從中高下壓力方案,改為中等下壓力方案。
這一次練習賽前的初始調校方向,便是按照巴林大獎賽的經驗進行設定。
結果萬萬沒想到,整輛賽車特性出現了全麵反轉,居然後部打滑出現了甩尾情況!
麵對陳向北的反饋以及車載錄像,P房策略組成員臉上神情都十分意外。
就算是采用了非常規的下壓力調校方案,理論上也不至於出現轉向過度情況,到底是陳向北沒適應好出現操控失誤,還是說新套件對氣流引導作用超乎預期?
沒有誰知道答案。
奧德托隻能一邊讓陳向北謹慎駕駛,一邊讓水穀翔進行數據分析。
同時測試工程師馬佐拉,也是緊緊盯著屏幕上的各項賽車傳感器數據。
根據風洞實驗室裡麵的擬真測試,前排襟翼亦或者失速尾翼,都不可能對賽車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最多就是改善下之前轉向不足的弊端。
難道說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起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風洞的建造時間延後,順勢造成了測試時間的不足,馬佐拉從實驗室來到賽道,就是為了收集實戰數據跟風洞擬真的區彆。
隻是沒想到,差距會有這麼大。
賽道上陳向北聽到奧德托謹慎駕駛的回複,他瞬間就明白車隊查不出原因。
其實這種情況放在F1圍場裡麵十分正常,不是每一次賽車升級都有正麵效果,很多時候也會產生“負升級”的場景,這點在小車隊裡麵尤為常見。
HRT車隊雖然發展迅速,集結了原本田、雷諾、豐田三家之力,但整體研發力量跟資源依舊偏弱,更彆說跟諸如法拉利、邁凱輪這樣的老牌去比拚底蘊。
出現這種場麵,某種程度上來說,陳向北有心理準備。
他沒有任何的抱怨跟質疑,儘可能調整改變上一場轉向不足的駕駛習慣,去適應如今的轉向過度!
看著陳向北在賽道上繼續飛馳,並且車隊TR裡麵再沒有傳來他的聲音。
布裡亞托利用著調侃的語氣,朝著旁邊奧德托說道:“中國新人該閉嘴時就閉嘴的性格,我很喜歡。”
花布之前共事的車手叫做阿隆索,頭哥彆的方麵都沒有太大問題,就是脾氣跟抱怨與實力成正比。
比賽過程中稍有不順心的時候,不是吐槽這個,就是吐槽那個。
其中就包括著名的“gp2engine”事件。
這種抱怨跟吐槽,很多時候讓車隊管理層壓力很大,說不定哪句話就得罪了合作夥伴。
同時也讓阿隆索不怎麼合群,過了雷諾巔峰期之後,流轉於各支車隊始終沒有歸屬感。
有人曾說過,阿隆索的實力,注定他能拿到兩個世界冠軍。
可阿隆索的性格,也決定了他最終隻能拿兩個世界冠軍!
布裡亞托利跟阿隆索相處多年,如今接觸“沉默寡言”的陳向北,著實讓他有種彆樣的感覺。
耳邊少了人吐槽的感覺,真好!
“北的賽道風格更像是個殺手。”
“低調隱忍,等待著出手致命一擊!”
這次奧德托沒有跟布裡亞托利唱反調,語言中充斥著欣賞。
他之所以看重陳向北,就在於低級彆方程式賽事中接觸下來,除了實力跟天賦之外,就在於對中國小子的性格很認可。
無論遭遇怎樣的困境,陳向北第一反應都不會是甩鍋!
F1圍場內開著火星車順利奪冠,相對而言終究是小概率事件。
早期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經曆過激烈競爭。
比如說從08到10賽季,積分榜首的位置隨時變更,往往要跑到收官戰,乃至於比賽的最後一圈,才能決定出冠軍的最終歸屬!
當沒有絕對的火星車,比拚的就是車手心理素質,至少陳向北有頂級車手的潛質。
一圈、兩圈、三圈……
陳向北依舊在一點點的適應賽車新特性,這對於他而言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本身就要跑完全陌生的賽車,現在還得加上完全“陌生”的賽車,頗有種從零開始的感覺,極端考驗陳向北的適應能力。
“普羅斯特先生,貌似中國車手北,對於新賽道並不適應。”
澳大利亞賽道解說雷德,朝著身旁特邀嘉賓普羅斯特拋出話題。
阿爾伯特公園賽道全長5.3公裡,賽道最快單圈由舒馬赫在2004年創造,跑出了1分24秒125的成績。
目前賽道環境還算良好,雖然有降雨的幾率,並且還刮著微風,但對於賽車的影響不算特彆大,溫度很適合車手們跑出最快圈速。
可是陳向北整個一練到目前為止,最快圈速才1分30秒778!
這個成績相比較他在巴林大獎賽的亮眼表現,可謂是一個天一個地。
要知道巴林一練期間,陳向北第二圈就敢推圈速,今天澳大利亞一練快要接近尾聲了,中國新人的走線依舊十分保守,連路肩都不敢多吃。
並且雷德覺得自己沒有看錯的話,練習賽開始階段陳向北好像還打滑了?
隻不過那時候導播鏡頭沒對準陳向北賽車,遠景視角比較模糊讓雷德不敢確認。
“確實如此,很明顯能看出來北駕駛的十分保守。”
F1退役的諸多“名宿”之中,普羅斯特算是最為了解陳向北的那個。
畢竟他跟同為法國車隊的雷諾關係良好,還曾幫助過現任領隊布利爾勸說陳向北加入過。
普羅斯特看過陳向北低級彆方程式比賽,知道中國小子的開車風格就跟性格一樣,充斥著年輕氣盛。
但凡有把握,就會早早去試探跟挑戰賽道的極限。
一練陳向北沒有任何動作,就意味著他對於征服阿爾伯特公園賽道沒有絕對信心。
猜測背後原因,普羅斯特認為大概率是不熟悉。
不管中國新人展現出的賽車天賦怎樣驚人,他終究缺少足夠的比賽經驗跟熟練度,賽車模擬器無法給予車手絕對真實的操控體驗,“半街道”路麵狀況跟複雜的氣候環境,更是放大的這種缺點。
想想看賽車模擬器,能模擬出來真實賽道上,突然刮過的一陣微風嗎?
答案很顯然不可以!
“教授,你認為車手北通過三節練習賽能適應賽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