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爆發後,為了打好這一仗,新中國從本就不多的財政中,將能拿的全都拿了出來。
在1950年這一年,軍費占到了整個財政預算的40%。
而這個數字,在美國麵前根本不值一提。
美軍單單在朝鮮戰爭的第一年,就砸下了一百多億美元的軍費。
一百多億美軍,是1950年全中國財政收入的四到五倍。
至於財政預算,那更是天上地下。
第五次戰役後,雖然蘇俄的武器正在源源不斷進入東北,但中國的財政也在急劇下滑。
在1951年4月初,第一屆人民赴朝慰問團抵達了朝鮮。
看著餓著肚子,用簡易單兵武器與武裝到牙齒美軍作戰的誌願軍,慰問團成員的眼淚當場就下來了。
在國內的報紙上,隻描述了誌願軍的戰果,卻沒有說這些戰果是怎麼得來的。
他們沒想到誌願軍過的這麼苦。
慰問團立刻分散趕赴了前線,將攜帶的數千箱慰問品和上萬封慰問信,分送給了誌願軍和朝鮮軍民。
到了5月下旬,慰問團返程回國,國內的群眾這才真正知道了前線的困難情況。
“這次去了朝鮮,我才知道前線是什麼情況。”
“美國的飛機永遠在天空肆虐,炮彈和炸彈不要錢一樣亂炸。”
“可是我們誌願軍戰士們呢?連子彈都供應不上,餓著肚子打仗更是家常便飯。”
“然而即使是這樣,他們也多次取得了重大勝利。”
“但是,同誌們!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這場戰爭不單單是誌願軍的事情,這更事關全國人民,事關你,事關我!”
“我們必須要給他們必要的支援!”
參會眾人紛紛點頭。
“廖同誌說得沒錯,這是一場事關全國的戰鬥!”
“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決不能就這麼看著!”
“我建議,立刻分赴全國各縣進行宣傳,激勵全國人民支援朝鮮前線。”
“除了派出宣傳員宣傳,我覺得還可以發出一份號召。”
“鼓勵群眾捐獻飛機大炮,優待烈屬軍屬。”
“郭會長的提議很好,但是有一點,絕對不能指定目標。”有人建議道:
“我們應該鼓勵全國同胞,不分男女老幼,開展增產愛國運動。”
“要用新增的收入來購置飛機大炮,加強誌願軍的戰鬥力,鞏固我們的國防。”
“這個建議好!”眾人鼓掌表示讚同。
用加強生產增加的收入來支援誌願軍,既不影響原本的生活,意義又更加的重大。
“既然是愛國生產增加的收入,我覺得可以更進一步,把各地捐獻的飛機、大炮、坦克冠以捐獻單位的名字,作為光榮紀念。”
“為了方便計算和籌劃,所有捐贈一律折價計算,比如15億計為一架戰鬥機,9億計為一門大炮,20億計為一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