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青聽到有大媽主動詢問,心中一喜,隻是臉上的表情卻沒有絲毫變化。
還是一副略有些膽怯,沒見過什麼世麵的鄉下小媳婦模樣。
那大娘見此,也知道這姑娘可能有些麵嫩,連忙站起身連走幾步,將馮青青拉到跟前。
上下打量了一番,這才開口再次詢問:
“彆怕,有什麼就大膽說,我們能搭把手的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看這姑娘帶著兩個孩子,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
想來應是有什麼苦衷。
天可憐見的,也不知是哪個鄉下過來的,不知來他們教育局的家屬院是有什麼事。
另外幾個大娘見如此,也是三三兩兩的開口詢問。
他們都是家屬院裡的退休職工,雖說平時喜歡八卦些,但看到這可憐見的娘三,還是露出了些惻隱之心。
若是不影響到自己與家裡人的前程,順道搭把手也沒什麼。
見此,馮青青心中琢磨著,火候也差不多了,這才有些訥訥的開口說起來。
她說的話有些顛三倒四,但幾個大娘還是從中得到了關鍵信息。
這姑娘帶著兩個孩子,是來尋孩子爸來了。
孩子爸是下鄉知青,前幾個月因為家裡給找了工作調回京市來了。
走之前可是說好了的,等他安定下來就回去接他們娘仨回京市享福。
誰知男人一走就是大半年,其中電話、信件那是一個都沒有。
好似斷了線的風箏,再也尋不到半絲的頭緒。
她帶著兩個孩子在鄉下,實在是等的焦急,這才不得不帶著兩個孩子來京市找她男人。
幾個大娘聽到馮青青如此說,皆是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
這幾年來,隨著陸續有下鄉的知青回城,這樣的事,他們可沒少聽。
就他們這教育局的家屬院,就有一戶人家的兒子下鄉當知青,後來聽說在鄉下安了家。
隻是那小夥子去年回來時,卻是一個人回來的。
當時他們還問那小夥子呢,隻是那當媽的,可是容不得其他人瞎猜,就說自家兒子在鄉下可從沒結過婚。
隻是談了個對象,現在回到城裡來了,那對象父母兄弟都在鄉下舍不得姑娘離開太遠,這不分手了。
但當時他們家屬院裡的人,可沒幾個信的,他們大院裡可是有與那小夥子在同一個大隊的,具體什麼情況,可瞞不了他們這些人。
人家不承認,他們也不會堵上門去說些有的沒的,這不純純的招人恨嗎。
這事也讓他們開了眼界了,隨著回城的人越來越多,後來這種事,可就不稀罕了。
不僅是男知青,就是在鄉下安家的女知青,哪怕已是生了孩子的,也有很多獨自一人回到城裡來。
這幾年來,這事可是太多了,一點都不新鮮。
沒想到今日老太太又碰到了一樁。
隻是這會卻是這一看就是鄉下的姑娘,竟然拖家帶口的過來尋人了。
這事他們可是很少聽說。
畢竟,他們這裡可是京市,從其他地方過來,不僅需要不菲的車票,更是需要開介紹信,而且還不一定能將人找到。
這年頭,哪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而且很多人家這筆錢也不一定能拿出來。
接下來,自然是詢問馮青青所需要尋找的男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