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歡迎張首長監督咱們柳林公社的工作,張首長放心,我們一定足額繳納公糧,堅決保障城裡的糧食供應。”
李書記立馬信誓旦旦的保證道。
“足額可以,但不要超額,彆自己糊弄自己,老百姓辛苦伺候了一年的莊稼,彆到最後沒有糧食糊口。”
李書記這麼一說,張向南就知道他這是會錯意了。
自己過來不是監督他們,讓他們多交糧食,而是不讓他們吹噓虛報產量。
“張首長說的是,我們一定實事求是。”
雖然不知道張向南玩的是哪一出,李惠民還是一口答應了下來。
張向南當了上校團長,在地方上就是正處級,不是自己一個科級乾部可以相提並論的。
會議很快開始,張向南被請到了主席台上就坐。
張向南也沒有拒絕,直接坐在了李惠民的身邊,
以他的級彆,在公社裡確實不能太過於低調。
如果他真坐在了下麵,公社的領導絕對會如坐針氈,心裡沒底。
“開始吧!”
李惠民朝一旁的年輕人示意了一下。
這個年輕人,是這兩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乾部,來到柳林公社當了副主任。
年輕的乾部總是那麼激進,慷慨激昂的講了一通,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讓大家多報產量,彆讓其他公社給比下去。
大學生說話還是有一定水平的,一群大隊長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臉色都紅了。
“各位領導,今年風調雨順,社員們從種到收,絲毫不敢懈怠,今年的莊稼又是一個好收成。
我們焦李屯的畝產又有了一個新的突破,每畝產量達到了3000斤。”
焦李屯的大隊長焦運生率先發言。
焦運生這麼踴躍,不是他有多積極,思想有多進步,而是他想少報一些,讓自己的社員不至於一粒糧食也剩不下。
依照以往的經驗,大家為了攀比,為了能得到公社領導的誇獎,越往後產量報得越高。
“今年我們柳河村的產量一般,畝產隻比焦李屯多一點,畝產將將達到3100斤。”
“我們大正村的產量還算不錯,畝產達到了3150斤。”
……
“我們蘇寨的畝產3500斤。”
果然,各村的產量越報越高,很快就突破了畝產3500斤,已經開始往4000斤上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