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東豐縣,張曙光不會有這麼多顧慮。
這裡畢竟是部隊,是父親工作服役的地方,張曙光不想造成不好的影響。
“小光,你怎麼牽了頭野牛回來?”
胡建鵬在團長家裡,把能看到的活都給乾完了,就想著出門迎一迎張曙光,一出胡同正好看到。
他經常參與部隊的巡邊任務,對野牛並不陌生。
龐大健碩的體型,如同圓月彎刀一般的牛角,讓胡建鵬臉色大變。
“胡排長,過幾天你們不是要出遠門執行任務嘛!我抓了頭野牛,打算殺了製作成肉乾,給同誌們當乾糧。”
看到胡建鵬,張曙光終於想到了一個靠譜的理由。
“你這也太誇張了,怪不得不讓我跟你一起進山,我跟著去也是個累贅。”
胡建鵬身高一米七,在這個年代絕對不算低,他站在肩背高度一米八的野牛旁,艱難的咽了口唾沫。
“你是怎麼馴服它的?”
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胡建鵬心裡滿是好奇。
他很難想象,一根普通的藤蔓,係在野牛的脖頸上,怎麼就能讓這頭龐大的公牛如此聽話呢!
“回去再說。”
周圍的人越聚越多,張曙光不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緊了緊手中的藤蔓,野牛服服帖帖的邁開了腳步。
如同坦克一般的野牛緩緩啟動,圍攏的人群趕緊讓開一條道路。
張曙光走進胡同以後,身後的人群轟的一下子炸了鍋。
不管哪個年代的人,就沒有不喜歡看熱鬨的。
可這裡畢竟是部隊大院,不管軍屬們來自城市還是農村,日常生活中都會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給自家男人摸黑。
平日裡大家團結互助,四鄰和睦,彆說吵架打架了,背後嚼舌根的都不多。
今天張曙光牽回來的野牛,立馬成了驚天新聞,整個生活區都在談論。
張曙光牽著牛回到家,自然又引來了大家的驚呼和讚歎。
等大家冷靜下來以後,如何處理這頭野牛,成了一個難題。
大家都沒殺過體型如此龐大的獵物,不知道該從哪下手,也沒有趁手的工具。
“團長,要不我去把炊事班叫過來?”
李立新看向張向南。
“炊事班怕是也不知道怎麼殺,上次小光打馬來熊,炊事班就是頭一回處理,剝熊皮時不小心弄了兩個窟窿。”
胡建鵬在一旁提醒道。
炊事班的同誌們參軍前,也都是普通的小夥子,大部分都是農民的孩子。
他們當兵之前,唯一可以接觸到牛的渠道,可能就是生產隊的牛棚。
再久遠一點,就是地主家養的耕牛。
六十年代以前的養殖場,一般養的都是雞鴨鵝,最大的動物就是豬。
這時的牛,是農民最大的生產力,是他們春種秋收的倚仗。
大家把牛看得比自己還重要,在最艱苦的年代,也沒人想過要殺牛救命,而是縮減自己的口糧,優先供應大型牲口。
“小光,你真是給我出了個難題。”
張向南皺著眉頭,考慮這頭牛怎麼個殺法。
“爹,不行還是我自己來吧,你們把馬來熊和野雞野兔,讓炊事班的同誌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張曙光也不讓父親為難,現在張曙光也想明白了,讓農民的孩子殺牛,可能比讓他們殺人都難以接受。
“我帶牛去月牙湖那邊殺,一會你安排人過去,把肉運回來。”
殺牛的大場麵,需要大量的水,在湖邊更好處理。
喜歡穿越六零,我從十六歲開始養家請大家收藏:()穿越六零,我從十六歲開始養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