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曙光提出的名詞,除了曹光明兩口子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其他人都是一頭霧水。
“什麼市場供需?小光,你給我們詳細講一下。”
三位團長一直在部隊,要說帶兵打仗和訓練絕對是行家,其他方麵屬於純純的門外漢。
“爹,鄭伯父,雷大爺,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洛陽紙貴的典故你們應該都聽說過吧?”
張曙光不想賣弄自己前世的知識,就舉了個例子,讓幾位長輩自己體會。
“小光真會開玩笑,紙能有多貴?”
“最好的宣紙應該出自安徽涇縣,沒聽說洛陽的紙有多好啊,洛陽牡丹倒是挺出名的。”
“商品價格都是商業部統一製定的,全國應該都是一個價,難道說洛陽有人違反政策,刻意哄抬物價?”
“小光,你是不是聽說什麼了?這個問題很嚴重,如果你掌握了切實的證據,我這就向上反應。”
三位團長都不是出自大戶人家,加一起沒上過幾年私塾,哪裡聽過什麼洛陽紙貴,還以為洛陽的供銷社出了問題。
“咯咯咯~~”
劉敏實在是沒忍住,捂著嘴笑出了聲。
“弟妹不要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現在是社會主義,不是舊社會,任何人都不能胡作非為。”
“老雷說的對,如今的新社會,是無數戰友用生命換來的,容不得任何人破壞。”
“對,好不容易建立的新秩序,所有破壞者都是我們的階級敵人。”
三位團長義憤填膺,看向曹光明兩口子的眼神有些不滿。
怎麼說他們也是老首長的兒子兒媳婦,這麼嚴重的問題,怎麼還能笑得出來呢!
“三位團長,小光說的洛陽紙貴不是現在,而是一個曆史典故。”
曹光明趕緊替自己的媳婦解釋。
“曆史典故?到底是怎麼個事,你給詳細說說。”
三位團長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是能聽進去話的。
“三位哥哥,洛陽紙貴,說的是左思的故事,左思是晉代著名的大儒,寫了一篇叫做《三都賦》的文章。
文章一出,舉國震驚,特彆是洛陽城,大家爭相傳閱抄錄,一時之間,把洛陽城的紙張都給買空了。
造成了洛陽城紙張價格大漲,供不應求的局麵。
小光的意思是因為市場需求量大,所以價格才會居高不下。”
曹光明把洛陽紙貴的典故,簡單的說了一遍。
“明白了,就和這兩年鬨饑荒,糧食和肉供應不夠,市麵上的價格一漲再漲是一個道理。”
鄭崢恍然大悟。
附近鎮上就有擺攤的,大家都在鎮上買過東西。
“就是這個意思,洛陽紙貴說的是古代的事情,不是現在的洛陽城。”
劉敏好不容易收住了笑意。
她絕對不是嘲笑三位團長,就是覺得太好笑了。
“都怪你,不就是供不應求嗎?非要扯什麼曆史典故,看把你能的!”
張向南瞪了兒子一眼。
“對,是小光沒解釋清楚。”
張向南的觀點,雷振聲和鄭崢無比認同。
甩鍋給張曙光,是他們最後的倔強。
“怪我。”
張曙光笑嗬嗬的承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