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公孫瓚戰死,魏哲可以說是袁紹頭等大敵了。
早在討董時他便對心腹透露過自己的計劃:
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南向爭奪天下。
若行此策,魏哲這個北地諸侯自然不得不除。
故此在黑山軍寇涿郡、青州黃巾侵北海之後,袁紹也做好了準備。
他知道魏哲會報複,所以早早便在安平國邊境派遣大軍嚴陣以待。
於是乎當太史慈率輕騎四出後並未重現公孫瓚之功,邊境兵馬固然有所損傷,但安平國並沒有城池陷落。
鄴城大堂,當袁紹得知這一消息時不由撫須大笑。
郭圖見狀當即湊趣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魏公威不過爾爾!”
話音未落,便有青州、並州的消息送至。
畢竟士族之間往來通信,本就有互相交換情報之意。
在這方麵,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紹天然具備信息優勢。
但看罷信函袁紹便麵色一黑,陰沉如水。
待信函傳閱一圈之後,郭圖頓時那叫一個尷尬。
還是荀諶看不過去,主動出言解圍道:“明公何必憂心?青州、並州他魏公威爭得,咱們自然也能爭得。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何可懼!”
審配聞言亦是點了點頭,深以為然。
但他還是出言提醒道:“安平國處亦不得放鬆警惕,以防有詐。”
聞聽此言,袁紹不由微微頷首。
確實,魏哲乃兵法大家,最擅虛實之道,誰知道他哪路是真哪路是假?
看似太史慈此次出兵並無所獲,但未嘗不是故意做出的假象。
要知道魏哲麾下諸將就要屬太史慈戰功赫赫,威名最盛。
如此大將統領大軍陳兵邊境,危險絕不亞於先前的公孫瓚。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確實不得不防!
念及此處,袁紹當即在堂中掃視了一圈,思量到底該用何人。
眾文武見狀一時都忍不住心中期待,希冀能被委以重任。
然而讓眾人失望的是,袁紹並未當場點將便離去了,唯有審配、許攸等心腹幕僚相隨左右,顯然準備開小會。
……
書房之中,郭圖倒是舉賢不避親的推薦自家族弟
“甘陵相郭援,或可為青州刺史。”
畢竟郭援除了頗有領兵之才外還是鐘繇的外甥,屬於潁川士族核心人物。
汝潁士族能占據朝堂主流多年,自然有著一定的底蘊。
同為潁川陽翟人的辛評倒是想推薦自家弟弟辛毗,可想了想打消了念頭。
沒辦法,他的弟弟他心裡清楚,當個謀士、使者還行,卻難當方麵之任。
於是在與郭圖對視一眼後,辛毗當即默契的附和他的提議。
荀諶聞言雖然麵色平淡,但心底卻有些可惜。
若不是荀彧前陣子投奔曹操去了,他還真想推薦荀彧上位。
不是他自賣自誇,在荀諶看來無論是並州刺史還是青州刺史荀彧都足以勝任。
但現在沒了人選,荀諶也隻能選擇支持郭圖了。
隻是潁川士族如此抱團,卻引得袁紹麾下一乾河北士人不滿。
尤其是審配,在他看來郭援不過是中人之才。如果不是出身陽翟郭氏,不是鐘繇的外甥,彆說擔任兩千石的太守了,連當個縣令都勉強。
或許審配在謀略方麵確實勝過郭圖等人,但他同樣也有著缺陷。
以州郡為國,就是審配的局限性,在這方麵他的格局並不大。
他總詬病郭圖等潁川士子結黨營私,但審配自己又何嘗不抱團排外呢。
於是審配當即舉薦巨鹿耿苞、河間張郃、甘陵朱靈等人。
逢紀雖為北海人,但向來與審配親善,與郭圖、辛評不和,便也附議。
出身南陽士族的許攸倒是兩不相幫,隻是笑嗬嗬的在一旁看他們爭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