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時分,日頭正烈。
當中原發生劇變的時候,沒過多久薊縣幕府便收到了消息。
由於身體緣故這次戲誌才並沒有隨軍,而是與國淵一同留守薊縣。
“嘖嘖,劉玄德這廝當真好際遇!”
幕府議事廳,看著手中的奏報戲誌才不由發出一陣感慨。
國淵聞言亦是忍不住輕歎道:
“確實,往日倒是我等眼拙了。”
作為魏哲的大管家,國淵自是與劉備打過交道的,而且不止一次。
可國淵連公孫瓚都瞧不上眼,就更彆說公孫瓚的小弟劉備了。
但劉備如今的成就儼然已經超越了昔日的公孫瓚,這讓國淵不得不刮目相看。
當然,也就高看一眼而已。
“前車覆軌,後車誡之。”國淵很快便分析道:“兗州士族既能驅逐曹孟德,自然也能廢黜劉玄德這個兗州牧。有此隱患,劉玄德縱有小勇亦不足為懼!”
聞聽此言,戲誌才當即微微頷首道:
“然也!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不過話又說回來,劉備成為兗州牧對於魏軍來說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消息。
要知道曹操如今尚未背叛袁紹,乃是袁紹陣營的一大山頭。而眼下兗州被劉備占據了,則無異於斷袁紹一臂,這個消息若是傳開,必會大大折損袁軍士氣。
此消彼長之下,魏軍這邊自然也能降低不少壓力。
於是戲誌才和國淵簡單商議了一番之後,當即決定以幕府的名義發布告示,表舉兗州牧劉備為鎮南將軍,並送扶餘良馬駒十匹以為祝賀。
倒不是指望憑這一張告示就能收服劉備,而是表達一個支持劉備的立場。
反正對於魏軍來說劉備在兗州堅持得越久他們占得便宜就越多,而且兗州的這個助攻本就是意外之喜。
戲誌才現在甚至都能想象到袁紹怒不可遏的畫麵了。
相比於兗州的劇變,關中詭譎的局勢反而叫戲誌才與國淵看不清。
實際上先前在得知洛陽公卿成功誅殺董卓的消息後,兩人就十分驚訝。
不是有意貶低,實在是王允等人的表現確實出人意料。
畢竟董卓在拋棄了名聲這個束縛之後,幾乎占儘了優勢,連遷都這樣萬夫所指的事情都叫他辦成了,壓製長安朝廷似乎也不是什麼問題。
在戲誌才的推演中,董卓下場其實隻有兩種。
其一便是任由其老病而死,如此涼州不戰自亂。
其二則是外部的攻擊打破長安的防禦,依靠強大的武力亦能讓董卓明正典刑。
對於這個分析,國淵亦是深以為然。
隻是兩個智者千算萬算,卻還是敵不過呂布這個奇葩的靈機一動。
兩次!
連續兩次背刺上司!
這廝難道真的不在乎名聲了嗎?
要知道根據幕府收集到的消息,董卓待呂布可以說不薄,收其為義子不說,更是令其護衛左右,可見是將呂布當做心腹了。
按照當前的社會風氣,義子可遠沒有後世貶值,也沒什麼爛大街的義兒軍。
從某種程度來說,義子的繼承權甚至優先於女婿。
尤其是在董卓獨子早亡,唯有一孫女董白在世的情況下,董卓義子的含金量就更加非同小可了。
故此戲誌才和國淵怎麼推算都沒有想到,呂布這廝竟然會背叛董卓。
背叛就不說了,還親自手刃自家義父……嘖,這簡直駭人聽聞!
拋開門生故吏和舉主的關係不談,義父也是父啊!
呂布之舉,實與弑父無異!
也正是算錯了呂布的反應,才讓戲誌才兩人完全沒有料到董卓會遇刺身亡。
畢竟以呂布之勇武,在長安城內想要短時間殺死董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旦不能速勝,待董卓親軍反應過來就更沒有機會了。
因此之故,在聽說王允撥亂反正之後戲誌才和國淵還是很佩服的。
雖不知王允是如何策反呂布的,但他既然做到了,就說明王允確實能力過人。
然而問題又來了,按理來說像王允這樣的能臣上位後朝局應該漸漸好轉才對。
至少…至少不應該繼續惡化下去。
隻有這樣才符合常理,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
但現實卻再一次打了戲誌才和國淵的臉。
王允執掌朝政之後長安局勢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急轉直下。
在上中下三策之中,身為能臣的王允偏偏選擇了下下策!
說實在的,以當時關中的局勢,朝堂保持沉默、不發一言,最終結果恐怕都比王允現在做得要好。
在長安接連兩次動亂之中,王允兩次的表現簡直就是天壤之彆。
麵對如此詭譎的局勢,戲誌才和國淵能料到才是見鬼了。
“唉,如此局勢,為之奈何?”
故此在看見長安的探報時戲誌才那叫一個頭疼。
和戲誌才同樣反應的,還有國淵。
隻是看著來自前線的最新消息,國淵想了想乾脆沉聲道:
“關中之事已非常理可以揣度。”
“既如此,不如以不變應萬變,待局勢穩定下來再做計較!”
見國淵這麼一說,戲誌才想了想不由輕歎道:
“唉,也隻能如此了!”
不過也幸虧戲誌才和國淵沒有擅自插手,否則恐怕又要打臉了。
……
話說長安被圍數天後,由於城內部分守軍的投降終究還是被涼州叛軍攻破了。
太常種拂、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朝堂重臣在長安城破時拒絕逃亡,持劍迎戰涼州軍,最後一同戰歿。
最讓人唏噓的是崔烈曾經還以重金買三公之位遭譏諷滿身銅臭。
卻沒想到被譽為私德不修的他,最終為了保護天子毅然戰鬥至生命最後一刻。
與之類似的還有劉焉之子、治書禦史劉誕,作為質子存在的他們明明可以趁亂逃離長安,投奔巴蜀,但劉範、劉誕卻因護駕一同遇害。
至於涼州叛軍最大的目標王允就更不用說了。
任王允如何剛愎自用,為了保全天子的安危他也隻能束手就擒。
而李傕、郭汜攻破長安之後,則開始瘋狂的清算起來。
政治頭腦連董卓都比不上……不對,他們壓根就沒有什麼政治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