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在心扭頭翻她一個白眼。
你見過修仙的人想離婚離不掉,老婆榨乾你最後一分錢的嗎?
想利用這些定製設備,這套技術掙點錢呢,尤雅已經反悔,不承認診所是我的,你說她是為什麼呢?
她是在挽回我?
還是她就是要控製我,做她跟秦安明私通的擋箭牌?
回憶昨夜。
似乎是她的第一次。
這不太可能吧?
吳女士三點多到診所的。
這一次,她女兒吳鳳蓮因為下午沒事兒,也呆在診所。
作為有一定學識的女士,問完沈在心,再看沈在心的眼神,基本上也是在看一個神棍的眼神。
這沒辦法。
未知的事物總是很難理解。
吳姐卻無比信任,從昨天到今天,她發現她原本麻木的肢體,對冷熱和觸碰有了更多感覺,這讓她相信自己是在好轉。
因為治療的時間,多數是不太疼,不太癢,又需要人陪伴觀察,她就像打開了話匣子,講她的一兒一女。
吳鳳蓮是二女兒,上頭還有個哥哥吳鳳魁,因為太忙,一直沒有過來,但吳女士還是願意講他的觀點。
吳鳳魁是想把他媽送到美國治療的。
有專家推薦,可以在那兒接受神經移植,而且有移植成功的先例,據說成功率在60,比在國內折騰靠譜得多……
沈在心哂笑。
他上一世,神經移植一開始也是在按美國人的這個思路在走。
但是神經移植,它不是隻移植一個神經小細胞,同時還涉及神經纖維握手,要求的手術手段太過精密,若模糊處理,將來會有後遺症,比如移植後,肌體對感知錯誤反饋,會出現明明該是疼,它反而有點癢。
所以美國人現在都是整塊移植。
從彆的地方給你挖塊肉,對好血管,乾枝神經,那麼多枝末神經,靠它自己再發芽。
也是後來是人工智能進展到了一定程度,人工智能反哺生物學,才扭轉了這種局麵,有了沈在心現在的這種技術。
而他,因為是外科醫生兼修中醫,掌握更多手段,借鑒外科的精細醫療和中醫的五行理論,漸漸後來居上,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當論文發表之後,他充滿喜悅,希望感激自己的幕後功臣時,才知道自己老婆,跟彆人長期保持不正當關係。
一個電話把他的思緒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