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在心苦笑:“我更不懂呀。”
小姨說:“招股書沒多少人理會。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企業一說公開集資,多少人爭搶,血虧太多,現在招股書誰理睬你呀?”
沈在心問:“不會7個人都湊不過吧?”
小姨說:“難說,不說7個人湊夠湊不夠,要是隻7個人,你看你們家,你老婆,你爸,你本人,你們就占3個了,楊總那1個,我認購點兒,我動員何院長認購,這都沒問題,總共7個人,幾乎都是咱們自家人,你說人家能願意嗎?”
沈在心說:“你是說,如果7個人都是咱們這邊的親戚朋友,王總可能不願意,他就會要求再增加股東人數?”
小姨說:“對。”
沈在心說:“全力配合就行了,你替我給溫總打個電話,看他有沒有興趣認購,如果願意,趁這個機會認購。”
1億資金要進來了。
關鍵是它進來,會讓公司更複雜,問題更多,但不管怎麼說,自己不能裝聾作啞,要給王建洲打個電話。
給王建洲打電話打過去。
王建洲接了。
他說:“小沈呀,你不說我都不知道進度這麼快,這說明你的企業跟你本人一樣單純,好呀,我這邊頂多是在董事會要個席位,派監事一名,我是不會插手你的企業的,這個你可以放心,我相信隻有放開的手腳,你才能乾得更好。”
他說他不知道進度這麼快?
你信不信。
雖然判斷王建洲是個可靠的長輩,正派的企業家,但沈在心不相信要入資了,1億資金他不簽個字。
掛完電話,沈在心又開始尋思這一億怎麼用了。
你直接還區裡的錢,王建洲肯定不願意,你不還區裡的錢,把這1億資金閒著嗎?要不買成高端醫療設備?
也不行。
你要是買個手術機器人花個一兩千萬,再花那麼多搭建一個超高級手術室,人家王建洲不是這個行業的,人家信不信?超高級手術室,能花出來個40005000萬?
人家會不會覺得他一進來,你就拿著他的錢就開始胡整了。
沈在心想了一下,通訊錄裡找到菲利普,打了過去。
等接通之後,就用英語說話,問他年前雙方簽訂的協議是否真實有效,怎麼落實,再詢問怎麼接洽……
合作仍然停留在紙麵上。
這不奇怪。
很多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合作都是這樣,官宣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雙方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展合作,然後擱置一段時間,終於有一方等不及了,跳出來說,我們這麼乾吧,我們那樣乾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