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項目是他上任初期規劃的,但當時卡在財政指標和人事流動上,沒能落地。
現在,財政局在他的安排下,完成了預算拆分,土地局也在悄悄做騰挪,最關鍵的是——他爭取到了一筆軍工合作試點項目的種子基金。
這個基金,是王飛書記親自批條給他的。
在書記辦公室裡,兩個人單獨談了半小時。
出來的時候,王飛一句話都沒說,但手裡的簽名文件就擺在了李冬生的包裡。
“書記這人最看重的不是你嘴巴多利索,而是你辦事不出亂子。”
李冬生回到辦公室,把文件放進最底層的抽屜裡,吩咐陳默
“這個事暫時不要對外提,所有對接企業的信息也都走內部通道,不要走公示。”
“那鄭市長那邊?”
“他要問,就說這還在準備中。”
“可他肯定會試探。”
“試探就讓他試,沒個兩回合,他不會死心的。”
陳默嘿嘿一笑“這下又有好戲看了。”
李冬生合上筆記本,抬頭道
“這不是好戲,這是風口。”
“誰在風口上站得住,誰就能決定這城下一步往哪走。”
“咱們,彆栽。”
——
而與此同時,康州也派了人下來考察產業園新通路的交通情況。
這批人沒有走招待流程,而是通過軍工對接的企業關係悄悄到達。
他們來的目的不是閒聊,是實地踏勘。
而李冬生這邊,早就安排好人迎接、講解、展示,甚至連產業園附近的工人宿舍都提前粉刷了一遍。
“把每一步都準備好,讓他們看到四九城不僅有方案,還有執行。”
“康州要發展,他們不怕彆人強,就怕你不靠譜。”
“而我,要的就是他們怕換人。”
那天晚上,李冬生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看著窗外的街燈,自言自語地說了句
“來吧,鄭開來。”
“這回不比上次鬥嘴了。”
“你真想贏,就得下場掰手腕。”
鄭開來最近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王飛辦公室,不管是打著彙報工作的名義,還是請示招商方向,反正就是一個意思——刷存在感。
這天上午十點半,王飛剛剛從省裡電話會議結束,還沒坐熱椅子,秘書就推門進來說“鄭市長在外麵等著,說是想彙報康州醫療設備項目的推進情況。”
王飛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淡淡道“讓他進來吧。”
鄭開來走進辦公室,精神頭十足。
“王書記,您前陣子提的‘產業配套合作’那個思路,我這邊剛好接上了康州一條線。”
“他們醫療設備上遊斷層嚴重,咱這邊機械廠又有富餘產能,我想著能不能搞個聯合車間,掛靠康州名義,但落戶四九城。”
王飛點點頭,沒有多表態,隻說了一句“說說你的方案。”
鄭開來也不客氣,啪的在辦公桌上攤開一份文件夾,裡麵是他自己找招商辦和康州來人談判後出的初步規劃。
“項目用地我已經和城建局打過招呼了,在原來西郊五號地塊上,基礎配套都在。”
“而且康州那邊也表態了,隻要我們這邊能把廠房改造好,他們就能拿到一筆專項設備采購資金。”
“這事隻要書記點頭,我就能立項開乾。”
王飛聽完,一直沒說話,手指輕輕敲著桌麵。
氣氛突然冷了下來。
鄭開來也不是第一次和他打交道了,知道王飛這時候要麼是在算賬,要麼是在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