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千萬,不是誰說上就能上。”
“而是誰準備得最紮實,誰能乾出實績。”
“我隻說一句話——我們可以馬上落地執行,用得完、跑得快、不出錯。”
“預算撥誰的,不是看講得響,而是看攤得穩。”
他語氣不重,但每一個字落下來都像敲錘子。
鄭開來在對麵輕輕一笑,“冬生說的沒錯,我也不是來搶資源的。”
“隻是想讓書記和財政口看到,我們也在做事,而且不是紙上談兵。”
“農業做得早,我承認。”
“但醫療這一塊,是產業口,是經濟後端,是政策增效的另一麵。”
“如果我們不提前走,你農業那邊的改革係統,數據都隻能停在田裡,進不了人裡。”
“試點不是一個人的表演,是一座城的合唱。”
財政副局長點點頭,“都說得有理。”
“不過說到底,這筆錢怎麼撥,不是光看誰會說,而是看誰‘乾得久、跑得穩、賬能算’。”
“我這邊會彙總評估,三天內報書記,再由書記拍板。”
會議結束那一刻,誰都沒笑,但所有人心裡都明白——這不是一場彙報會,是一次掀牌前的比底。
……
下午,書記王飛坐在辦公室,麵前是一份簡報:
【專項資金分配評估】
農業係統:配套流程完成度95%,資金用途明晰、節點清晰
醫療係統:立項新近,後端有產業支撐,但配套體係未完全跑通
城市更新口:申請額度最高,進度最慢,建議緩撥
朱秘書一邊倒水一邊低聲問:“書記,要不要直接定了?”
王飛沒接話,反問:“你覺得該怎麼定?”
“按這個勢頭,農業係統穩贏。”
“但如果全撥農業,鄭開來那邊怕是心裡更過不去。”
“他這次好不容易動了一下,真要一分錢不給,怕是徹底擺爛。”
王飛點頭:“所以要撥,但怎麼撥,是技術。”
“冬生跑得快,壓得住,確實值得鼓勵。”
“但鄭開來也不是擺設,他也得給個盼頭。”
“我不怕他們爭,我怕他們不爭。”
“你記住,乾部沒了競爭,就真的隻剩坐班了。”
“這五千萬,農業三期撥兩千萬,醫療係統撥一千萬。”
“剩下的先掛賬,誰能跑出第二階段的數據,誰就拿走餘額。”
“誰不動,誰原地站著看彆人乾活。”
朱秘書一記,立刻安排財政口發備忘通知。
……
當晚七點,張偉拿著剛打出來的財政通知跑進李冬生辦公室,興奮道:
“市長,撥下來了!農業三期兩千萬第一批到賬,醫療那邊一千萬!”
“剩下的三千萬財政先不動,說是看誰能出二階段成果誰就接著拿!”
李冬生點點頭,沒什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