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要查監控,還要進行現場勘察,看他們有沒有留下什麼蛛絲馬跡。”
“第三,這些人的死亡時間要確定下來。
“要精確到分鐘,具體在哪家醫院死亡的,什麼人聯係的太平間,儘可能地找出其中的關聯點。”
見於大章已經把任務都給分解出來,紀斌也沒有耽擱,立即開始指派人手。
沒辦法,清普分局的人於大章不熟,不知道派誰查那件事情最合適。
在兩人的安排下。
很快,剛成立的專案組就如同一台機器般轟鳴了起來。
紀斌還特意留下一名組員來輔助於大章。
等到所有人都接下任務出門後,紀斌看了一眼於大章問道:
“接下來還有什麼要做的?”
於大章想了想,回道:
“我們也去幫著看監控,最好是能先找到這幾具屍體的下落。”
紀斌知道這是關鍵,趕緊同意下來:
“好,那我帶你們去指揮室。”
所謂的指揮室,全稱為綜合作戰指揮室。
是近年各個警局數字化改革中的成果之一。
聽著十分高大上,但真正的作用,卻和小區裡的監控室差不多。
就是一個用來看監控的地方。
隻有多出來的那一麵屏幕牆,可以讓前來參觀的領導,看到前線的第一進展。
找了一台空閒的電腦坐下,於大章熟門熟路的開始排查起來。
在進入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後,隨著監控探頭的增多。
如何利用監控破案,也成了警察們必須掌握的手段。
這聽著很簡單,但其中的學問其實很大。
其中要用到的各種圖像處理技術,即使是於大章,掌握的也並不多。
找出一段醫院附近的探頭信息,於大章用八倍速快速過了一遍。
在沒有發現後,又切換到下一組圖像資料,繼續看起來。
監控排查大多數時候就是如此枯燥。
除非能一直鎖定目標路線,不然附近的每個監控都得看。
一旦目標在監控中丟失,還得繼續重複這個步驟。
可以說是用耐心和視力損耗來鎖定嫌疑人。
又看完一段監控,於大章暫停片刻,乾脆將太平間的監控資料再次調了出來。
不過這次,他沒去看案發後的視頻,而是直接把時間往前推。
花了大概十分鐘,於大章終於發現了線索。
此時監控視頻左上角的時間是,8月16日的23點20分,也就是案發前的一個小時。
視頻中,有六具遺體被相繼推進停屍間。
由於遺體全身蓋著白布,所以無法看到他們的長相。
為什麼人死後要蓋白布?
現代的說法是,蓋白布有助於心理安慰。
人死後,臉部會因為血液流向背部而變得蒼白,肌肉鬆弛,麵容會顯得猙獰。
蓋上白布可以避免親友看到後感到恐懼,減輕心理壓力。
其實呢,這是古代傳下來的。
古代醫療條件有限,死亡認定較為簡單。
蓋上白布後,如果發現布在動,說明死者還有呼吸,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假死的情況,避免誤判。
於大章按下暫停鍵,扭頭對一旁的組員說道:
“給醫院那邊打個電話,讓他們分彆給出四具屍體送入太平間的具體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