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紀元年·凡火日出”。
舊曆“仙曆”“魔曆”“幽曆”皆廢,
時間不再由星辰指引,
而以“眾生心跳”為刻度。
每當時針走到“七萬兆次心跳”,
永晝輪裂痕便噴出一朵“新火蓮”,
蓮心孕育新一代“傳火者”,
繼續走向更遠的地方。
自此,曆史不再是王侯將相,
而是“無數心跳疊成的鼓點”。
6深淵遺民
曾被深淵吞噬的“未竟可能”,
在晝原重獲形體,
自稱“遺民”。
他們麵容模糊,卻帶著溫和笑意,
在凡火蓮旁建立“灰白村落”,
種“可能之穀”,養“如果之蠶”,
織成“或許之綢”,
替萬界補全那些“差一點就發生”的溫柔。
他們不與凡人爭地,
隻爭“被想起”——
每當你猶豫、遺憾、悵然,
便有一縷灰白影子走近,
遞給你一朵“可能蓮”,
輕聲道:
“再試一次,也無妨。”
7最後的畫麵
心跳紀三年,青州舊城。
清晨第一聲錘響,不是來自鐵匠鋪,
而是來自每個行人胸口的心跳。
孩童在街心蹦跳,口裡唱著新謠:
“凡火小小,照我悄悄;
凡火大大,照我昭昭。
若有一日火熄了,
我就是新的火苗。”
謠曲無調,卻隨風走遍萬界。
風過無痕,卻把心跳留下。
深淵之上,凡火蓮連成一片永晝的海;
永晝之上,再無神明,唯有眾生自行舉火。
那火不耀目,卻足夠照亮——
下一次選擇、下一次猶豫、下一次勇敢。
8尾聲·一句遲來的道歉
李雲帆獨自行走青州巷口,
忽有灰白遺民靠近,
遞給他一朵最小的火蓮。
蓮心映出一幕舊景:
少年阿燃跪地,高舉斷釘,
第一次說“我願以血,換凡火一席之地”。
遺民輕聲代傳:
“他讓我告訴你——
那一滴血,他從未後悔。”
李雲帆接過火蓮,
貼在胸口,像把一句遲來的道歉,
折進心跳。
他抬頭,望向永晝輪裂痕,
輕聲回應:
“我也不悔。”
裂痕深處,心跳同頻——
咚、咚、咚。
像萬界同聲說:
早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