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荊的王宮中,金鑾殿內氣氛莊嚴肅穆。
百官之首、丞相白駒異站在殿中首位,他身著華麗朝服,麵容莊重,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與堅定。
身後站著文官群體,禦史大夫崔鈺、吏部尚書趙啟、戶部尚書汪宇、禮部尚書代尚書孟華、兵部尚書李軒、刑部尚書紀敏、工部尚書商子衍等。
一眾文官皆神色肅穆,目光緊緊聚焦在殿中台階上的張鄴身上。
武將們則按品階分列兩側,七位大將軍吳羅剛、白遠、郭達、肖導成、旬佸、陳實、南霸身姿挺拔,戰功赫赫的他們氣勢不凡。
上將軍關不二、吳一刀、蔣琬、公孫知、張安、嚴延等人神色堅毅。
中將軍朱英爽、左亮玉、袁捷、費施、張雲、薛亮、趙飛等人也都目光熾熱地看著張鄴。
白駒異向前邁出一步,躬身行禮後,朗聲道:“元帥,今日我等齊聚於此,乃是為了大荊的未來著想。
您本是布衣之身,卻憑借著自身的智慧與勇氣,在這亂世之中艱苦創業,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方才開創了今日的局麵。
如今,大荊初定,百姓翹首以盼,皆希望能有一位英明的君主來引領他們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元帥,您順從天意人心,登基稱君,此乃眾望所歸啊!”
張鄴臉上露出一副十分驚訝的模樣,他連忙擺手道:“丞相此言差矣。
我張鄴無德無能,何德何能登此大位?
這實在是言不順名不正,不足以為君啊。
況且,大乾天下共主尚未冊封,王相如為了我之事前往求見大乾天子,至今尚無結果。
此時若貿然稱君,恐會引發諸多麻煩,還望丞相與諸位大人三思。”
禦史大夫崔鈺見狀,趕忙再次進言:“元帥啊,您過謙了。
您率領我等在戰場上披荊斬棘,屢立戰功,方有今日大荊的穩定局麵。
您的智謀超群,心懷天下,對百姓更是關懷備至。
這天下,若無您來主持大局,實在難以找到更合適的人選啊。
您若不登此位,恐怕會寒了眾人之心呐。”
張鄴微微皺眉,搖頭道:“崔大人,你所言過於抬舉我了。
論長相,我身高中等,模樣也不過是‘矮矬黑’。
論出身,我本就是農家子弟,並非世家大族,根基淺薄。
論能力,我雖能在戰場上指揮若定,但也隻是略通軍事罷了,手無縛雞之力,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
這登基稱君之事,實在是不敢擔當。”
丞相白駒異聽了張鄴的話,第一個不答應,他急忙說道:“元帥,您若是這般再三推讓,實在是會讓眾人心寒啊。
您想想看,我等跟隨您一路走來,曆經了多少風雨,付出了多少努力。
如今國家初定,正需要一位強有力的君主來引領我們繼續前行。
您若是不登此大位,老夫心也寒了,這辛辛苦苦打拚來的基業,難道就此荒廢?
老夫還不如回家賣紅薯去了。”說著,白駒異眼神關切地看向底下一眾文武百官。
禦史大夫崔鈺見白駒異如此說,也緊跟著跪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哭訴道:“元帥啊,您要是不肯登上這大位,我也隻好告老回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