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說,創作一部電影就像做一道菜;曾有人說,我滕華滔的電影是一鍋連湯帶水,黃不拉幾的印度菜;曾有人說,我滕華滔很菜,要多練;曾有人說,我滕華滔不是證明自己,而是在提供證據】
【但我今天要拿著新作票房告訴所有人,隻有跳梁小醜才會語出驚人,才會嘩眾取寵;現在請問:我這是證明自己,還是提供證據?】
剛一點進滕華滔的微博,大段文字便跳了出來。
祁諱看了兩眼,不由得哂笑一聲。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看得出每一句話都在說他祁某人。
在這大段文字下方還有一張配圖,圖上是電影《爸爸去哪兒》的票房數據。
首日票房九千四百萬,首周票房二點五億。
照這種趨勢下去,票房六七個億不成問題。
被滕華滔說成跳梁小醜,祁諱倒是沒有生氣。
他隻是有點奇怪,這《爸爸去哪兒》好像不是滕華滔導演的吧?
當即點開搜索框搜索,很快,相關的信息就跳出來了。
確實不是滕華滔導演的電影,也不是他編劇的作品。
不過,滕華滔在這電影擔任了製片人。
看到這裡,祁諱頓時笑了。
若是在好萊塢那種製片人中心製的地方,滕華滔這種把電影視為自己作品的行徑沒有任何問題。
但華夏跟好萊塢不一樣,不是製片人中心製,而是導演中心製。
在華夏,一部電影的創作中,製片人起到的作用、發揮的實際效果,遠遠沒有導演重要。
不過,《爸爸去哪兒》還是一部綜藝大電影,製片人起到的作用相比於普通電影,倒是大了一點。
“滕華滔這是被壓抑太久,狗急跳牆,病急亂投醫了嗎?”
整一部綜藝大電影就敢呲牙?
祁諱撇了撇嘴,如果沒猜錯,滕華滔很快就要焦頭爛額了。
這電影一看就有問題,從確認拍攝到上映隻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擺明了就是要收割票房。
其次,這與其說是電影,倒不如說是一場時長兩個小時的大綜藝。
就連其中的角色,演的都是本人,連名字都不帶改的。
這種東西是不是電影,還有待商榷。
那些影評人很快就會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和批評。
如此,祁諱不介意當個帶頭人。
當即點擊評論並轉發,手指敲動,在屏幕上留下評論:
【最近聽到一則消息,說父親是導演,母親是導演的導演二代,竟然不拍電影,不拍電視劇,而是去當製片人,搞什麼綜藝大電影;不得不說這真是個悲哀,製片人這個職業開始變得什麼人都能當了,沒有專業素養,更沒有職業道德!】
祁諱什麼也沒說,就是單單把滕華滔當初對他的批評複製粘貼,然後發了上去。
這種做法過於騎臉輸出,很快便引來了網友們的圍觀:
“哈哈哈,這話好眼熟啊,是誰說的來著?”
“嘿呀~,@導演滕華滔,老爹教過你什麼?”
“小玉:老爹,我學會了,要用魔法打敗魔法!”
“滕華滔:祁諱,你竟然敢用我的魔法來對付我?”
“哈哈哈哈,太有意思了!”
“給不懂同誌們科普一下,樓上那句話出自《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原話是斯內普教授對哈利·波特說的:波特,你竟然敢用我的魔法來對付我!”
“哈哈哈,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啊!”
“竟能如此相像?”
“像,很像!”
“不過,祁諱比滕華滔少了一樣東西。”
“不會是神奇的造糞能力吧?”
“當然不是,是祁諱不會裝糊塗!”
“我擦,樓上的彆說了,再說下去,南韓棒子就要拿著《讓子彈飛》去聯合國申遺了!”
“哈哈哈哈,這不比電影好看多了?”
“@導演滕華滔,快來看!”
“……”
網友一邊玩梗,一邊艾特滕華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