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從大平正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廝不是女真人也不是漢人,而是渤海大氏出身。
是的,此人的姓就是‘大’。
渤海族算是與女真人世代聯姻,就比如完顏亮的生母就是大氏,還比如當今的殿前都點檢,完顏亮心腹中的心腹大懷忠也是大氏。
而金國開國時也有一名喚作大抃的渤海將領,曾立下汗馬功勞。
大抃本名撻不野,歸順金國後,大抃先後跟隨完顏闍母、完顏宗望、完顏宗弼南征北戰、滅遼征宋,為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說在當時金國的渤海人中間,論戰功大抃當仁不讓地排名第一,就連宿將高景山都得低他一頭。
到了完顏亮時代,大抃更是被任命為河南地區的行台尚書右丞相兼右副元帥。後入朝,拜尚書右丞相,封神麓郡王,前幾年剛剛去世,含笑去見了完顏阿骨打。
而大平正正是大抃的孫子。
當然,大抃僅僅兒子就有二十多個,孫子更是不計其數,大平正作為不受重視的兒子生出的不受重視的孫兒,能有個知縣作已經算是前途遠大了。
照理說大平正也不應該有所怨言。
可這廝來到沂水縣之後才發現:他媽的來晚了,沂水縣的地皮早就被刮乾淨了。
尤其這地方還有朱天壽這隻坐地虎!
大平正一開始還想與朱天壽掰掰手腕,但吃癟幾次後就反應了過來。朱天壽這廝……或者說山東豪強與尋常地主根本不同,確切來說,他們是兵農合一,是真能拉出一支軍隊來的。
鬥輸了還則罷了,鬥贏了朱天壽心一橫直接起兵造反了怎麼辦?
到時候金國能不能出大兵平定朱天壽是一說,大平正絕對首當其衝,被剁了腦袋祭旗。
好不容易等到武興軍的正牌行軍猛安進駐沂水縣,大平正覺得終於有主心骨撐腰的了。
可誰知道朱天壽依仗他那當主簿的妹夫,直接跟那名武興軍第一將徒單章搭上了線,又不知道給對方灌了什麼迷魂湯,竟然讓徒單章帶著六百精銳騎兵在沂水縣城藏了起來。
住縣城裡就住縣城裡吧,可關鍵是朱天壽可以隨時拜見,但大平正這個理論上的地主、正牌的知縣竟然也無法與徒單章相見,你說氣人不氣人?
但關鍵是,這還不是朱天壽‘隔絕內外’,而是徒單章不想見他,使得大知縣即便是有了滿肚子牢騷也不敢發。
如今,大平正有了這個名正言順的拜見機會,如何不欣喜異常?
縣衙後院與朱天壽在縣城中的府邸是相連的,此時院牆已經被拆掉,形成一片占地幾乎小半個縣城的屋舍群落。
朱天壽引著大平正,穿過由縣主簿親自看守的大門後,又是七扭八拐走了許久,才在一間占地極大的院落裡,見到了武興軍第一將徒單章。
這廝正赤著上身,坐在椅子上,一邊喝著涼粉,一邊微笑看著自家養得兩隻獒犬撕咬肉食。
見到朱天壽後,徒單章抖了抖渾身腱子肉,笑著說道:“你們二位如何來了?這麼清閒,是糧食收足了?還是民夫拉夠了?”
大平正正要拱手作揖行禮,卻見身旁的朱天壽直接噗通一聲跪了下來,重重叩首:“朱三祝太尉萬福金安!”
大平正在一旁目瞪口呆。
你還是那個桀驁不馴的朱老三嗎?
對一個行軍猛安這麼卑躬屈膝,你至於嗎?
而受禮的徒單章卻是極為受用,臉上的橫肉都笑成了一朵花,扭頭卻見大平正還在站著,不由得當即蹙眉。
大平正也同樣連忙下跪,並口稱太尉,但扭捏之態不要太明顯。
徒單章眼神變得淩厲,卻又立即百無聊賴的靠在椅子上:“說吧,有何事找俺?”
朱天壽依舊跪在地上,卻沒有說具體事務,還是諂媚的笑道:“前幾日送給太尉的舞姬,不知道太尉是否滿意?”
徒單章淡淡點頭:“俺很喜歡,尤其這種細皮嫩肉的,不隻是俺很喜歡……”
說著,這廝指了指那兩隻撕咬肉食的獒犬:“俺的兩個寶貝也很喜歡。”
大平正不由得回頭望去,在那塊肉中見到了類似指頭的物什,不由得大駭,回過頭來重重叩首。
朱天壽似乎也是愣住,聲音一滯,隨即複又說道:“這次來尋太尉是有一事,今日征糧征民夫的時候,我縣的縣尉被亂民殺了,所以縣君想要……”
話剛說到一半,大平正就已經搶過話頭:“太尉!我會去親自收糧,征民夫,一定保證大軍的用度,還望太尉能與我幾個甲士,否則我死事小,耽誤太尉的大事是大!”
朱天壽複又驚奇的看向大平正,不知道這廝在發什麼瘋。
徒單章翹著二郎腿,根本沒搭理大平正,隻是側頭看向朱天壽:“朱三,你也是這麼想的?”
不怪這廝不願意搭理大知縣。
雖然大家都打著金國的招牌來行事,但雙方的利益卻不見得是一致的。
站在徒單章的角度上來講,什麼知縣知州土豪世家都無所謂,誰能助他成事,他就會親近誰。
而這縣裡明顯是朱天壽說了算,而你大平正隻是個泥塑官人,你是有能力還是有智計助我破敵?
都沒有就靠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