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陣型極為寬闊,是掃蕩戰場的不二選擇,若敵軍不齊整,很有可能遠遠就被壓迫崩潰。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陣型有些過於單薄,很容易被從中劈開,致使左右難以呼應。
溫敦渾玉怒極反笑。
這忠義軍已經將他當成軟柿子了嗎?
“移剌策,為我後繼!”溫敦渾玉大聲下令,隨即舉起長戟,重重向下一揮:“武興軍的兒郎,隨我殺賊!”
“殺!”
三百金軍甲騎同時振奮,發出震天的呼聲,隨著自家將主大旗,向前衝去。
在行進的過程中,甲騎自動以溫敦渾玉為矛頭,形成了一個用作穿鑿的錐形陣。
因為忠義軍所列的橫陣過於寬大,戰事又起的過於倉促,所以輕騎也放棄了向兩翼迂回的計劃,挾起長槍,緊隨著甲騎蜂擁前去。
忠義軍甲騎雖然經過了一係列隊列訓練,而且是以老卒為骨乾,解放的騎奴為基層,馬上功夫都不缺,但畢竟成軍時間尚短,而且戰馬奔跑之時會互相競速,導致整個橫陣變得不太齊整,大約成了一條波浪線。
而那麵魏字大旗則是正好處在突出部,如溫敦渾玉那般,直衝著將旗而來。
看得出來,雙方都是一般心思,都想通過斬將來迅速解決戰事。
雙方騎兵迅速靠近,不過片刻,正麵衝撞在了一起。
喊殺聲與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卻又迅速被兵刃入肉聲與兵刃相交的聲音壓了過去。
正麵相對的雖然都是甲騎,身著重甲,但在戰馬速度的加持下,盔甲在急速的長矛麵前並沒有那麼高的防護力,在最前方高舉長矛衝鋒的甲騎幾乎都是同歸於儘的下場。
即便是有幸運或者悍勇的甲騎躲過了第一鋒的絞肉機,然而還會在接下來的衝擊中,麵對無數杆刺來的長矛,砍來的長刀。
這時候,就體現出勇將的作用來了。
隻要有勇將在前衝鋒,撕碎沿路的敵人,就能為後續衝鋒打開縫隙,從而一路刨開對方的軍陣。
巧的是,忠義大軍都統魏勝就是這樣一個勇冠三軍之將。
這名發於行伍的猛將在紹興議和之後並沒有蹉跎歲月,而是將武藝與軍略磨煉到了極致。
也許再過兩年,魏勝的身體就會因為老病而走下坡路,但此時此刻此地,他依舊處於一名勇將身體膽略智謀巔峰的年紀。
此時拔刀而出,誰人可當?
魏勝身披黑色重甲,手持據說是傳自韓世忠的長杆大刀,長髯飄飄,丹鳳圓睜,胯下一匹棗紅色的戰馬嘶鳴狂奔,猶如關公再世般掃落麵前金騎。
如同用柴刀刨開老竹般,魏勝將金軍甲騎進攻的矛頭從中劈成兩半,殺到了溫敦渾玉身前,並且揚起了長刀。
“破!”
魏勝終於大喝出聲,長髯飄飛間,手中大刀如當空彩練般猛然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