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趕往南邊的李仲卿相同,江明義也來到了北邊,試圖聯係上辛棄疾所率領的漢軍主力。
他在一天之內跑了二百多裡,馬都跑死兩匹,屁股都快顛碎,直到傍晚的時候,方才在單父左近找到了天平軍大隊人馬的蹤跡。
這不由得讓江明義有些焦急。
東平軍主力已經進入了徐州境內,怎麼天平軍來的就如此之慢呢?
莫不是起了以鄰為壑的主意?
這種顧慮一直到江明義見到張安國之時方才放下。
在張安國的講述中,辛棄疾已經帶著王雄矣、尉遲明月、時白駒等將領,率全軍所有能騎馬騾之人渡過了黃河,抵達了芒碭山附近。
芒碭山在彭城正西百裡處,如果武捷軍想要直接回到汴梁,那麼辛棄疾就能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伏擊。
如果武捷軍在徐州按兵不動,辛棄疾就能從正南麵將徐州包住,到時候就等待劉淮率大軍主力來,武捷軍就算渾身是鐵,在內外夾擊之下能打幾顆釘?
應該說辛棄疾的這套計劃相當完美,卻不耽擱江明義聽說之後當即就有些跳腳之態。
武捷軍直接向南逃竄,根本沒有沿著黃河行軍的意思,此時應該已經逃到宿州了。
張安國聞言也有些麻爪子,他當即派遣軍使去芒碭山附近去尋找辛棄疾,去通報這個重要訊息。
張安國的軍使剛剛出發,就有辛棄疾的軍使抵達,前來傳令。
令駐紮在單父的四千天平軍與忠義軍混編兵馬速速渡河,全軍護著輜重,直接去宿州彙合。
哪裡還用徐州本地豪強作通報?武捷軍又沒有遮掩行蹤,清晨就已經被辛棄疾發現了蹤跡,並且率軍追了上去。
可是辛棄疾麾下這三千兵馬,隻有千餘正經的騎兵部隊,其餘的都是騎馬步兵,速度稍慢一些,並沒有將武捷軍堵住,也隻能緊隨其後,一路沿著雎水向東南方向狂奔。
到了午後時分,辛棄疾與張白魚兩軍在雎水上的符離鎮左近合兵一處,並且抓住了武捷軍還沒有渡過雎水的千餘兵馬。
三方皆是氣喘籲籲,掉隊嚴重,就算是飛虎軍,第一批趕到的也隻有五百餘騎罷了。
而辛棄疾同樣差不多,甚至因為他所率領的是天平軍與忠義軍混編的兵馬,陣型跑得更加散亂,以至於辛棄疾一時間連聚攏了多少兵馬都數不清。
至於金軍,在經曆夜間倉促撤退後,更是掉隊嚴重。
留在雎水北岸的一千多兵馬乃是武捷軍最後的成建製兵馬,被夾在黃河與雎水之間的掉隊金軍,最起碼還有兩千人。
當然,即便形勢如此惡劣,蒲察世傑的心態還是十分穩定的。
雎水上的符離鎮乃是之前符離縣的治所所在,此時雖然已經因為水患而廢棄,城牆卻依舊存在。
而且在紇石烈良弼之前的謀劃中,一旦宋軍出兵北上攻打徐州,那麼金軍就要沿著雎水南下去斷宋軍的後路。
符離鎮就是金軍的前進基地,城牆得到了一定的修繕,而且囤積了糧草與船隻,城池足以稱得上堅固了。
也因此,原本的計劃中,蒲察世傑率領一千多兵馬在這裡收攏掉隊的兵卒,並且當漢軍抵達的時候,稍稍做一些抵抗,千萬不要讓漢軍沒有後顧之憂的追下去。
理論上這一千人是完全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