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那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陸川這裡,陸川對此也很滿意。
他不要求暹羅有多大的發展,隻要將來暹羅都能納入大陸王朝的統治就行了。
這也是開疆拓土的功績,能夠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於劉備和劉協之間的關係如何,陸川完全就是存了一個看熱鬨的心思,並不想過多插手。
但是陸川不想管,有人卻坐不住了。
關羽和張飛。
他們兩人當初之所以選擇留在陸川這裡,不跟著劉備一起前往暹羅,就是因為陸川承諾過可以幫劉備解決劉協,讓劉備順理成章地在暹羅繼位漢王,延續大漢國祚。
如今暹羅已經落到劉備手裡了,馬上就要改號大漢了,他們覺得陸川也應該兌現當初的承諾了,所以就同時給陸川寫信,詢問這件事要什麼時候才開始行動。
其中關羽在信裡的言辭就比較委婉,能夠擺清楚自己的位置,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但是張飛就不行了。
張飛本身就是一個大老粗,加上他對這件事又非常在意,所以在信裡就沒繞什麼彎子,幾乎就是直接詢問。
陸川看著關羽和張飛送來的信,微微覺得頭疼。
他還想看看劉備會怎麼對待劉協呢,結果關羽和張飛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了。
不過仔細想一想,陸川覺得曆史上的劉備如果真的能夠三造大漢,必然也會取代劉協,登基為帝。
這並不是說劉備假仁假義,有了實力之後就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出來了,而是當劉備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之後,他身邊的人絕對不會允許其他人登基為帝。
劉協雖然是正統天子,但劉協沒有為三造大漢做出貢獻,憑什麼繼續當皇帝?
隻有劉備登基為帝,這些跟著劉備打拚的人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劉備是否仁義的問題,而是非常現實的權力分配問題。
但凡劉備表現出來他不想稱帝的心思,他身邊的人馬上就會行動起來,一方麵是黃袍丨加身,另一方麵就是天子劉協會出意外。
如今劉備隻是被封為安漢公,關羽和張飛就開始坐不住了,若是曆史上的劉備真的三造了大漢,關羽和張飛怕不是要飄起來?
既然陸川心裡的問題有了答案,那還真的沒有必要繼續觀察下去了。
為了安撫關羽和張飛,陸川也確實應該動手,給劉備掃除一些障礙,讓關羽、張飛二人死心塌地地留在自己身邊。
於是陸川親自給關羽還有張飛寫信回複,讓他們不要著急,等劉備打著劉協的名義完全掌控暹羅之後,他自然會找個機會把劉協除掉,讓劉備名正言順地繼承漢王之位。
同時陸川也在信裡隱晦地提了一下,讓關羽和張飛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因為他們和劉備是結拜兄弟,就身在“曹營”心在漢,若是他們敢有什麼過分的舉動,陸川要殺的絕對不止他們兩個。
關羽是明事理的,他看完陸川的回信之後,第一時間將信燒掉,然後提筆給張飛寫了一封信,讓張飛也把信燒掉,不要留下任何痕跡,而且還告誡張飛,這次之後,他們就不能再和劉備有任何聯係了,否則陛下必然有意見。
這麼做,是為了他們好,也是為了劉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