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自己出兵的速度已經很快了,一路上打過來也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所以趙雲就算率領了大陸王朝的精銳士兵,也不應該比他快這麼多吧?
直到他詢問了趙雲的使者才知道趙雲根本就沒有遇到抵抗,完全就是一路走過來的,甚至就連到了國都門口都沒有發生戰鬥,撣國國王直接出來領罪了。
這踏馬人比人氣死人啊!
劉備無語了,要是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他還打個什麼勁啊。
平白花費了這麼多心思,還損失了不少兵力,結果到最後什麼都沒撈著。
就很不爽。
陸川很快就接到了趙雲送回來的戰報,看到撣國國王如此痛快地投降,陸川也很是意外。
他還以為撣國國王很勇敢呢,要不然當初他為什麼敢對漢國動手?
結果就這?
可撣國國王都投降了,陸川也不好趕儘殺絕,畢竟要展現一下大國風範嘛。
所以陸川認真考慮一番之後,給趙雲傳達命令,讓他暫時留在撣國,接手撣國各項政務,再把撣國國王連同王室一起押送回來。
撣國是打下來了,但陸川不會讓趙雲留在那裡,隻是讓他暫時管理一下,等找到合適的人選之後再派過去。
至於撣國國王和王室要怎麼處理,就看他們接下來的表現了。
陸川當初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殺雞儆猴,讓周邊這些國家知道大陸王朝對發行紙幣的重視,讓所有國家都接受紙幣;
所以在這件事上,撣國國王還是有點價值的。
如果表現得好,陸川不僅能饒了他的性命,還能給他封一個侯,讓他在大陸王朝好好過日子。
除此之外,陸川還把郭嘉和糜竺叫過來,讓他們提前挑選一些官員,準備前往撣國。
想要在撣國建立大陸王朝的統治,官員是必須的。
之前陸川想要統治一個地方,一般隻派政部官員和一些軍隊過去就行了,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為了紙幣的順利推行,經濟部的官員也要過去一些,方便在撣國發展經濟和商業。
畢竟陸川已經把撣國當成自己的地盤了,肯定不能讓撣國發展太落後了。
陸川的命令很快就送到了趙雲這裡,趙雲當即命人將撣國國王還有王室一起押送返回京城,他則是繼續留在撣國,等待陸川派人過來接替他。
撣國國王雖然被關押起來了,但他心裡還是很慶幸,因為他保住了性命。
趙雲沒有殺死他,反而要把他押送回大陸王朝,這就說明他不用死了。
麵對大陸王朝這樣的龐然大物,能夠保住性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他不敢再奢求更多。
不得不說,撣國國王的心態還是很好的,要是換成那種認死理的人,絕對會反抗到底,到最後自己丟了性命不說,家人也要受到連累,最後的結果也無法改變。
雖然反抗到底的品質值得稱頌,但如果反抗的是陸川的,那陸川就不會欣賞了。
隻有識時務的人才能得到陸川的賞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