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和安息帝國的大戰一觸即發,陸川自然也得到了消息,而且還親自帶人來到了現場。
當然,陸川不可能直接帶兵過來,那樣不管是羅馬帝國還是安息帝國,都會對他有所顧忌,不敢動手,所以陸川偽裝成了大陸王朝的商隊,裝作路過的樣子來到了哈特拉城外看熱鬨。
為了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陸川特意讓人把大陸王朝禦用商人的旗號打了出去。
不管是安息帝國還是羅馬帝國,都不敢輕易得罪大陸王朝,自然也不敢對大陸王朝的禦用商人動手,隻要尤利安努斯和阿爾達班五世沒有喪失理智,陸川就是安全的。
不過陸川向來謹慎,不會把自己的安危放到彆人的想法裡麵,所以他在商隊裡安排了數百名精銳騎兵,和他一起來的還有關羽、張飛、典韋、許褚和糜竺。
關羽、張飛是被陸川提前叫過來的,反正他們在司隸和揚州也沒什麼事,就當出來散心了;
典韋和許褚是陸川從京城帶過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護衛自己的安全。
如今陸川身邊有四名頂級猛將,就算是羅馬帝國和安息帝國聯手,陸川也有把握脫身。
陸川的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才能放心地看熱鬨。
既然是看熱鬨,那就一定要把熱鬨看明白才行,所以陸川不光提前知道了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的作戰計劃,甚至還派出了大量斥候時刻探查附近的情況,務必要做到把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的一舉一動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先有所行動的還是尤利安努斯這邊。
尤利安努斯聽了張世平的建議,留下張世平收哈特拉,他則是帶領一萬騎兵繞後去了。
陸川來到戰場上的時候,尤利安努斯已經走了一半的路程了。
張世平為了守住哈特拉,也提前做了準備,主要還是為了應對投石機和步兵協同作戰的戰術,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挖坑。
安息帝國這邊在經過一番開會討論之後,終於開始進攻了。
和上次攻打哈特拉一樣,阿爾達班五世還是先把二十二台投石機集中起來,重點進攻之前被砸爛的那一段城牆。
雖然距離上次攻打哈特拉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但哈特拉的城牆依舊沒有修好,如今也方便了安息帝國再次進攻。
投石機的威力不需要懷疑,僅僅一個時辰,隻是經過簡單修葺的城牆就變得搖搖欲墜起來,阿爾達班五世見狀急忙下令步兵做好進攻的準備。
又半個時辰之後,城牆轟然倒塌,五千步兵也發起了衝鋒。
上一次阿爾達班五世就是利用投石機和步兵協同作戰的戰術強行攻破了哈特拉,如今他要故技重施,再次以強硬的姿態攻破哈特拉。
但這一次的情況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在安息帝國的投石機進攻的時候,哈特拉的士兵一點都不慌,甚至城牆上都沒多少士兵進攻反擊,似乎就是在等著投石機砸開城牆的那一刻。
很快,安息帝國的步兵衝了進來,他們像之前一樣保持陣型衝鋒,然後就發現擋在他們前麵的並不是羅馬帝國的士兵,而是一條深度超過一丈,寬度超過三丈的深坑。
這條深坑的長度超過百米,完美地將城牆的缺口給圍了起來,所以安息帝國的步兵想要衝過去的話,就必須越過這條深坑才行。
安息帝國的步兵沒想到竟然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急忙停了下來,派人回去彙報,請示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在後麵坐鎮指揮的阿爾達班五世還在納悶為什麼前麵的士兵突然停了下來,就有一名士兵回來彙報,把哈特拉城裡的情況說了一遍,阿爾達班五世不由得皺起眉頭。
尤利安努斯竟然想出來了這樣的辦法?
真的是太惡心人了。
阿爾達班五世簡單思考一番之後,詢問那名士兵深坑裡是不是有彆的布置,就比如陷阱什麼的。
那名士兵搖頭,表示就是一條深坑,裡麵什麼都沒有。
然後阿爾達班五世就明白了,尤利安努斯讓人挖深坑的目的就是要阻擋重騎兵。
隻要安息帝國的重騎兵衝不進去,單憑那些步兵,很難將哈特拉城裡的羅馬帝國士兵擊敗,所以他當即下令,讓前麵的步兵不必著急前進,而是就地取材,填埋深坑。
反正有投石機給他們做掩護,羅馬帝國的士兵連靠近都做不到,自然也不可能威脅到那些步兵的安全,他們可以從容填埋深坑。
等前麵的士兵把深坑填埋好了,重騎兵就能長驅直入,到了那個時候,戰鬥就結束了。
隨著阿爾達班五世的命令下達,前麵的步兵很快就忙碌起來,從被砸爛的城牆那裡尋找各種材料丟到深坑裡。
而張世平此時就站在一處瞭望台上看著安息帝國步兵的舉動,卻一點都不著急。
他讓人挖深坑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拖延安息帝國的進攻節奏,給負責繞後的尤利安努斯爭取時間。
繞後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必須要避開安息帝國的斥候,悄無聲息地繞到後麵,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再出手。
繞後需要時間,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也需要時間,所以張世平在這裡拖延的時間越多,尤利安努斯繞後戰術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隨著前麵的步兵不斷忙碌,深坑終於被填平,然後這些士兵衝過深坑,給阿爾達班五世發信號,表示他們已經完成了任務,後麵的重騎兵可以衝進來了。
阿爾達班五世接到信號,當即下令讓三千重騎兵衝鋒。
隻要重騎兵衝進去,戰鬥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阿爾達班五世臉上露出了笑容,果然隻要掌握了合適的戰術,他隨時都可以把哈特拉奪回來。
可笑尤利安努斯還以為他是真的要把哈特拉送給對方,簡直就是笑話!
但是很快阿爾達班五世就笑不出來了,因為衝進去的重騎兵很快就遇到了第二條深坑,而且還是經過簡單掩飾的深坑,重騎兵在衝鋒的時候很難察覺,結果就是前麵的重騎兵來不及做出應對,全都掉進了深坑裡。
後麵的重騎兵發現情況不對,急忙勒馬,卻還是有一部分重騎兵因為速度太快,無法停下來,跌入了深坑之中,一時之間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