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人願意投降就是好事,省得他們繼續打下去了。
黃忠代表大陸王朝接受了斯拉夫人的投降,開始清點人口,同時派人將這個消息彙報給張遼。
對於主戰派逃走這件事,黃忠並沒有放在心上。
那些主戰派能逃到什麼地方去呢?
西邊是羅馬帝國,是大陸王朝的地盤,東邊是更加蠻荒的地區,不適合生存。
如果他們要往東邊走,就憑他們那點人恐怕是難以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的;
不往東邊走,那他們就隻能去投靠哥特人。
其實黃忠更想看到他們投靠哥特人,這樣他們在對哥特人動手的時候,就能順手將這些主戰派除掉了。
不管怎麼說,薩爾馬提亞人和斯拉夫人願意投降,都是張遼他們的功勞。
在簡單的清點人口之後,張遼決定留下一萬人在薩爾馬提亞人和斯拉夫人部落駐守,防止他們反複無常,然後他才能安心帶著三萬騎兵進攻哥特人,儘快將東歐遊牧民族徹底打服,納入到大陸王朝的統治範圍之內。
但是讓誰留下來駐守就成了一個問題。
他們奉命出來進攻東歐遊牧民族,所求的不就是功勞嗎?
領兵征戰才能立下功勞,帶著一萬騎兵駐守薩爾馬提亞部落和斯拉夫人部落,能有多大的功勞?
所以黃忠、呂蒙還有陸越都不願意留下。
張遼明白他們的意思,但在後方駐守的任務同樣重要,不能出差錯,所以張遼承諾,誰願意主動留下來,等擊敗哥特人之後,他會親自上表為對方表功,保證留下來的人得到的封賞不會比其他人差。
可就算如此,黃忠、呂蒙還有陸越還是沒有人主動。
雖然留下來駐守可以撈到一份功勞,但這並不是他們的心意。
尤其是呂蒙,他特彆需要這個機會來證明自己,如果隻是留下來駐守,就算戰鬥結束之後得到了封賞,他心裡也不會開心。
之前他領兵偷襲薩爾馬提亞部落雖然也是一份大功,但整體效果並不明顯,所以呂蒙很不滿意,他迫切希望能夠在戰場上立下更大的功勞。
張遼看到主動給他們請功都不能說動他們,那就隻能用抓鬮的方式了。
其實對於張遼來說,誰留下來駐守都沒什麼區彆,因為東西哥特人就算是聯手,也不過就是五萬多騎兵,而他可以帶領三萬騎兵過去,完全不需要擔心。
而且不管是呂蒙、黃忠還是陸越,在戰鬥指揮方麵都遠遠勝過了哥特人首領,所以不管是誰出戰,他們都有絕對的優勢。
如果不是考慮到這個原因,張遼絕對會親自指派任務,而不是用抓鬮的方式。
優勢已經很大了,張遼自然也就會相對放鬆一些。
黃忠、呂蒙還有陸越三人點頭,接受了抓鬮的方式,因為這對他們三人來說才是最公平的。
張遼準備好紙條,放在桌子上讓三人去抓。
黃忠年齡最大,資曆最老,自然是他先來抓,然後是陸越,最後才是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