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陸川返回京城之後,第一時間宣布了對諸葛瑾的調動任命,直接將諸葛瑾提拔為中央政部副部長,一時之間,諸葛瑾成為了京城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諸葛瑾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心裡反而更加擔憂。
他以為陸川調任他進入中央政部,最多就是擔任一個實權部門的官員,卻沒想到直接就把他提拔為副部長了。
這可是中央政部的副部長啊,地位僅次於郭嘉,和陸川的心腹陸木平起平坐!
諸葛瑾想了一晚上,都想不明白他身上有什麼東西值得陸川如此狠狠提拔,心裡是真的沒有底。
除了讓諸葛瑾擔任中央政部的副部長之外,陸川還宣布了對諸葛誕的任命,這一下就讓那些對政治敏感的人發現了問題。
諸葛氏三兄弟竟然全都得到了陸川的重用,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來陸川對諸葛氏有多重視。
所以京城的官員紛紛登門拜訪諸葛瑾,想要抓住機會和諸葛氏搞好關係。
但諸葛瑾心裡還充滿了擔心,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輕易和京城官員接觸?
萬一這個時候被人扣一個結黨營私的罪名,那他真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好在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主動找到陸川,表達了他想要拜訪諸葛瑾的意思。
諸葛亮作為科研部部長,掌握了太多大陸王朝的機密,他的一舉一動都足以引起陸川的重視和關注,加上諸葛瑾又成為了朝堂大院,所以諸葛亮想要拜訪諸葛瑾,也必須先跟陸川說一聲。
陸川當然不會阻止,他把諸葛瑾調回來,本來就是要賞賜和激勵諸葛亮,要不然單純憑借諸葛瑾的能力,想要調任中央政部擔任副部長,還是差了一些。
得到陸川的允許之後,諸葛亮這才登門拜訪。
諸葛瑾剛剛來到京城,人生地不熟,融到諸葛亮過來,急忙出來把諸葛亮拉進來,開始跟諸葛亮倒苦水。
“孔明,陛下對我如此榮寵,我都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做了,你來得剛好,趕緊跟我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諸葛瑾雖然不如諸葛亮聰明,但也是少有的聰明人,來到京城之後把事情的經過仔細想了一遍,最終還是確定了陸川給他這麼大的恩寵,其實並不是衝著他來的,多半是衝著他的弟弟諸葛亮來的。
隻是他在倭州擔任政部部長,對京城的事情了解不多,而且諸葛亮是科研部部長,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保密的,彆說他這個遠在倭州的哥哥了,就算是諸葛氏的其他人,也不知道諸葛亮究竟做出了什麼成果。
基於這個考慮,諸葛瑾完全可以斷定是諸葛亮立下了大功,讓陸川賞無可賞,所以隻能把應該給諸葛亮的賞賜分潤到了他和諸葛誕的身上。
諸葛亮也是想到了諸葛瑾心裡不安,所以才會在這個時候主動上門,目的就是要把事情跟諸葛瑾說清楚,免得諸葛瑾在這個時候出現對自己定位不夠準確的問題。
“大哥,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我這次過來就是專門跟你說這件事的。
首先一點,陛下將大哥調任中央政部,確實和我有關係,因為這些年我在科研部做出來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在幾年前陛下就已經封我為琅琊王了,我們諸葛氏的地位也跟著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如今我再做出科研成果,陛下想要賞賜也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賞了,所以隻能從你們身上入手了。
其次,大哥你雖然被調任進入中央政部,擔任了副部長,但大哥也要認清楚自己的位置,萬事都要聽郭大人和陸木大人的,在關鍵事情上不要輕易做主,因為大哥在資曆和能力上,都和郭大人有一些差距。
而陸木大人是陛下的心腹,深得陛下信任,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了陛下,就算是郭大人也要給陸大人一些麵子。
所以大哥雖然擔任了中央政部的副部長,但更多還是名義上的提拔,不要掌控太多的實權。
等大哥在這裡位置上坐了兩三年之後,再主動上奏陛下請辭,陛下肯定會另有封賞。”
諸葛瑾點頭,“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我還是沾了你的光啊。”
“大哥不要這麼說,我們本事一家人,榮辱與共,沒有誰沾誰的光這一說。我現在所有的心思都在科研部那邊,沒有時間和心思照顧族人,既然大哥回來了,那照顧族人的任務就要落到大哥身上了。”
“孔明放心,這件事交給我就行了,你就留在科研部,好好工作,千萬不要讓陛下失望。”
和諸葛亮聊過之後,諸葛瑾才算是徹底明白了自己的定位,親自出麵打發了所有要上門拜訪的官員,並且公開表示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私人拜訪,有什麼事情都到政部去談。
諸葛瑾都如此公開表態了,那些想要上門拜訪的官員自然也就回去了,不會繼續留下來自討沒趣。
陸川看到諸葛瑾這番舉動,心裡也很是滿意。
他把諸葛瑾調回來,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鼓勵諸葛亮,讓諸葛瑾分擔一些封賞,並不是真的看重諸葛瑾的才能。
說實話,諸葛瑾的才能雖然不錯,但是和郭嘉、諸葛亮、荀彧還有司馬懿這種頂級謀士還是有差距的,所以隻能讓他擔任副部長。
隨著諸葛瑾在京城慢慢適應下來,諸葛誕也去倭州就任了。
到了倭州沒多久,諸葛誕就接到了諸葛瑾的來信。
諸葛瑾在信裡詳細說明了他們諸葛氏的處境,讓諸葛誕在倭州那邊一定要認真工作,不要結黨營私,不要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念頭,隻要在倭州好好工作幾年,說不定陛下還會隨便找一個由頭把他也調任到京城。
諸葛誕的才能雖然不是很出眾,但也能看明白如今的形勢,仔細把諸葛瑾的信看了幾遍之後,小心地收起來,但是心裡卻有另外一個想法。
既然陛下是因為諸葛亮的功勞太大,無法賞賜,所以才把應該給諸葛亮的賞賜分潤到了他和諸葛瑾身上,而且諸葛瑾又對這樣的情況非常擔心,那他們三兄弟隻是老老實實地工作就能行了嗎?
以後諸葛亮要是再立下大功,陛下該怎麼賞賜?
難道要把諸葛氏所有族人都提拔一遍嗎?
這有點不現實啊。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