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命人將自己的親筆信送出去之後,還是覺得不妥,於是又點起一千烽火騎和一千禁衛軍,帶上陸火和典韋,親自出發前往羅馬帝國了。
之所以隻帶兩千人,是因為現在的情況還不明朗,陸川也不想調動太多兵馬。
而且張遼在羅馬帝國也有十萬精銳,如果不出現特殊情況,對付羅馬帝國的反抗分子政權絕對是足夠了。
如果真的出現了什麼意外情況,陸川再從大陸王朝調兵支援也不遲。
兩千精銳士兵行軍速度還是很快的,加上沿途大部分路程都已經修建好了水泥路,陸川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來到了羅馬帝國。
荀彧和張遼沒想到陸川說來就來,而且速度還這麼快,急忙帶人出來迎接。
好在陸川並不在意這些,進入羅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詢問他那風親筆信有沒有送過去,那些反抗分子有什麼反應沒有。
張遼表示信是在十天前送出去的,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應該也該有回信了。
正在說話的時候,一名士兵進來彙報,說給反抗分子送陸川親筆信的那幾名騎兵回來了,陸川一下就來了精神,讓這幾名騎兵趕緊進來,他有話要問。
幾名騎兵也沒想到他們回來就能見到陸川,內心激動得不行。
見到陸川之後,幾名騎兵還想跪拜行禮,卻被陸川叫住了。
“好了,你們都剛剛回來,身心疲憊,就不要行禮了。朕叫你們過來就是要問問你們具體的情況,把你們知道的都說出來就行了。”
“是!”
一名騎兵主動往前走了一步,他是這幾名騎兵中軍職最高的,自然要讓他來回話。
“回陛下,那馬克羅努斯一開始並不敢親手打開陛下的親筆信……”
“等等!馬克羅努斯?他是誰?”
“回陛下,那些逃到北邊島上並建立政權的反抗分子頭目就叫馬克羅努斯。”
“哦,朕明白了,你繼續說。”
“是!”
這名騎兵不敢怠慢,把他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都說了出來,沒有任何隱瞞。
陸川通過馬克羅努斯的反應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馬克羅努斯不是穿越者,至少不是陸川那個時代的穿越者。
如果馬克羅努斯是穿越者,他不可能不知道蒸汽機和萬有引力;
如果馬克羅努斯和陸川是同時代的穿越者,那他應該能明白宮廷玉液酒這些網絡梗。
兩者都不明白,這就說明馬克羅努斯不是穿越者。
當然,馬克羅努斯也可能是裝的,但陸川認為再好的偽裝,也不可能天衣無縫。
當馬克羅努斯打開那封信,看到裡麵內容的時候,任何一個穿越者都會有難以控製的表情變化,不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
作為穿越者,在這個時代必然是孤單的,因為沒有人能夠理解他,這一點陸川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如果馬克羅努斯也是穿越者,那麼他在發現另外一個穿越者蹤跡的時候,第一反應絕對是找到對方,然後好好和對方交流一下。
如今陸川幾乎把明牌打出來了,馬克羅努斯還是沒有任何反應,那就足以證明對方不是穿越者了。
但這個發現並沒有讓陸川高興,反而讓他心裡生出了擔憂。
之前就說過,陸川不擔心對方是穿越者,因為穿越者再厲害,想要發展起來,也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不可能憑空就發展起來。
陸川穿越過來都幾十年了,靠著龐大的積累才建立了大陸王朝,征服了貴霜帝國、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擁有了超乎想象的版圖,甚至可以做到殖民全世界,沒道理另外一個穿越者過來就擁有這一切,可以和陸川正麵對抗。
所以隻要對方還是講理的,那陸川就不擔心。
可如今對方不是穿越者,卻依舊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反抗政權,說明對方必然不簡單,甚至讓陸川想到了一個人:劉秀!
曆史上被譽為最有可能是穿越者的王莽,親手終結了西漢的統治,建立了新朝,優勢不要太明顯,但最後還是在昆陽敗給了位麵之子、大魔導師——劉秀。
這場戰鬥真的太具有戲劇性了,王莽率領的四十多萬大軍對戰劉秀那邊兩萬多聯軍,竟然敗了。
關鍵還是在戰鬥中天降隕石,讓王莽軍隊士氣崩潰,就連主將都被當場斬殺,進而導致全盤崩潰。
陸川自認為大陸王朝的軍隊精銳無比,天下無敵,但也難以和大自然抗衡。
彆說天降隕石了,就算是狂風暴雨,也不是如今這個時代的人力能夠抵擋的。
所以陸川最擔心的就是這個馬克羅努斯就是新的位麵之子,不管是誰,一旦和對方展開戰鬥,都可能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進而導致戰鬥失敗。
最主要的是,所謂的位麵之子氣運加身,陸川根本就找不到破解的辦法,隻能硬著頭皮上。
從這個角度來看,位麵之子的出現更像是這個世界意誌為了修正某些不該出現的bug應運而生的。
就像陸川穿越過來之前,網上最流行的話題就是王莽其實是穿越者,他的出現改變了曆史,所以世界意誌才會讓劉秀以位麵之子的身份站出來,修正這個bug。
如今陸川的出現也是一個bug,但是因為係統的存在,世界意誌貌似也難以對抗,所以才給了陸川這麼好的發展機會。
但係統也不是無敵的,保護了陸川這麼久,如今也露出了頹勢,所以才會出現新的位麵之子,目的就是要修正陸川這個bug。
所以陸川寧願麵對一個穿越者,也不想麵對位麵之子。
而如今馬克羅努斯的表現,就很像位麵之子,這才是陸川擔憂的根本原因。
張遼看到陸川表情不太對,站出來說道:“陛下,那馬克羅努斯雖然在北邊的島嶼上建立了政權,但依舊不堪一擊,臣請命帶領一萬士兵穿越海峽,登陸作戰,定然將馬克羅努斯的腦袋獻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