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多軍隊聽起來不少,但實際上這些軍隊都是烏合之眾,隻能擺出來最基本的陣型,卻無法在戰鬥中變換陣型。
更重要的是,劉琮已經被這些將領控製了,而這些將領又沒有推舉出來一個領袖,導致這些將領之間誰都不服誰,有點各自為戰的意思。
畢竟撣國是被大陸王朝實際控製的,這些撣國將領的地位都不高,自然沒有誰能夠壓服眾人,成為領袖。
如果不是大陸王朝在撣國的駐軍數量不多,而且大多分散在各地郡縣維持地方穩定,無法聚集在一起,單憑大陸王朝在撣國的駐軍就能輕易將這一萬多軍隊給滅掉。
如今這些將領看到夏侯惇這麼快就帶領五千騎兵發起了衝鋒,心裡一驚,急忙下令讓前麵的步兵穩住陣型,一定要擋住夏侯惇的衝擊。
但是用一群烏合之眾抵擋夏侯惇的精銳騎兵衝鋒,怎麼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夏侯惇帶領的五千騎兵披掛整齊,氣勢高昂,隻是一次衝撞就將敵人那一萬多軍隊從中間撕開了,還順帶著殺死了兩名將領。
但是在夏侯惇的視角中,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那兩名將領,因為對方真的太弱雞了。
從敵人那一萬多軍隊中衝出來之後,夏侯惇果斷調頭,準備進行第二次衝鋒。
直到這個時候,這些撣國將領才意識到他們和大陸王朝軍隊之間的實力差距究竟有多明顯,才明白劉琮為什麼這麼快就變臉,要主動投降。
不抓緊時間投降,一旦上了戰場,他們就真的沒有退路了。
但是現在明白這個道理,好像已經有點晚了。
夏侯惇已經完成了調頭,帶領五千騎兵再一次衝了過來。
那些撣國將領全都慌了,甚至已經有人開始逃跑了。
既然他們完全不是夏侯惇的對手,那為什麼還要繼續打下去?
趁著他們這一萬大軍還沒有徹底亂起來,趕緊逃命去吧。
一名將領逃跑,其他將領就開始學著一起逃跑。
劉琮看著這些撣國將領逃跑,心裡都快要哭出來了。
他以為這些將領多少能有點本事,要不然他們怎麼敢和大陸王朝正麵對抗?
但是真正動手之後劉琮才明白這些將領全都是草包,甚至還不如他。
就算是讓他來指揮這場戰鬥,他都知道要加強中軍的防守,絕對不能讓夏侯惇輕易將陣型撕開。
可這些將領都做了什麼?
他們隻是讓一萬多軍隊排開就完事了。
這踏馬也叫打仗?
劉琮是真的無語了。
如今那些將領逃跑,丟下他一個人不管了,那他能做什麼?
當然是下令所有士兵放棄武器投降了。
其實這些士兵在夏侯惇第一次衝鋒的時候就意識到了不對,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一次衝鋒就能把一萬多大軍撕開的戰鬥。
僅僅一次衝鋒他們就知道夏侯惇絕對是一員猛將,根本不是他們能抵擋的,所以在那些撣國將領逃跑,劉琮下令放下武器投降的時候,這些士兵沒有任何猶豫,果斷放下武器投降,生怕慢一點就會被夏侯惇砍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