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的一主兩副三個陣地,呈倒過來的品字型。
兩個副陣地一左一右置於前方,如一把鉗子張開的兩個齒,拱衛著置於後方中間的主陣地。
紅軍現在士氣如虹肯定是想贏,目標已經鎖定了藍軍的主陣地。
為了能最大概率拿下這場對抗,陳軍沒有一己之見決定總攻策略,而是組織召開了營部會議。
經過一場各抒己見的討論之後,很快便有了初步的結論。
要想拿下主陣地,有四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從左邊五號高地進攻,拿下五號高地就以這裡作為跳板,不去管旁邊的六號高地,派兩個排盯著即可,直接進攻後麵的主陣地。
第二條路和第一條路差不多,區彆就是換六號高地作為進攻點。
第三條路最為保險。
先把前麵兩個高地都拿下來,最後再集結兵力衝擊主陣地。
第四條路最暴力。
那就是壓根就不管兩個高地,選擇從兩個高地中間快速穿過去,直接將藍軍主陣地拿下來。
第五條路是從旁邊繞過去,繞到藍軍主陣地的後麵發起進攻。
這五條路完全不同,優劣都非常明顯。
第一條路和第二條路打法一樣,區彆隻是在於進攻點不同。
優勢在於沉穩中不失銳氣,既能夠保障進攻的速度節奏,也能確保一定安全,較為穩妥的拿下勝利。
缺點就是太過於中庸,不太符合紅軍如今的如虹士氣。
第三條路屬於前兩條的升級版。
優勢是基本上隻要不出天災人禍,用這個打法肯定不會輸,保底是平手,七成概率是勝利。
缺點就是節奏實在是太慢,也不太符合合同戰術的特色。
同時戰損會更大,數據會不好看。
第四條路的打法最為激進,優勢是隻要這個計劃一旦成功,數據會非常好看,會成為經典案例,閃電戰的典範。
因為隻有破釜沉舟的閃電出擊,一鼓作氣直接衝上主陣地,才能獲得對抗勝利。
一旦讓兩側高地的藍軍反應過來,或者兩側高地藍軍支援過來之前,紅軍不能夠衝到主陣地上插旗。
那麼被三麵包夾的紅軍部隊,將會陷入到極度被動之中。
大好的局麵,搞不好會被顛覆。
賭博風險很大。
最後第五條路的繞後進攻,可以避開藍軍前麵兩個高地,直麵藍軍主陣地,不用一路打過來,戰損肯定會更小。
且還能打藍軍一個出其不意,以更小的代價獲得這場勝利。
缺點就是必須完全避開藍軍偵察,否則被藍軍偵察發現提前防備,將會對紅軍非常的不利。
不管出兵中間攔截補給線,還是把兵力調到主陣地支援,都會讓紅軍很麻煩。
思路整理清楚了,接下來就是決議。
五條進攻路線歸類起來,其實就是分為保守派和激進派。
滿廣誌和幾名參謀野心小,不像陳軍和高城那麼膽子肥,麵對強悍的藍軍,都想著先求穩。
最多就是穩中帶一點衝勁。
偏向於先拿下一側高地,再向主陣地發起進攻。
高城則是讓陳軍指揮至今,各種大小演習比賽都還未嘗一敗,早就對陳軍的實力無條件迷信。
加上這場演習打到現在為止,紅軍都是非常的順暢,總體處於優勢地位。
這讓高城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場演習依舊會被陳軍率隊拿下,藍軍的失敗已經是板上釘釘。
所以高城有點飄了!
他現在已經不隻是求贏了,而是開始追求更高的境界,要贏得更加的漂亮,贏得更加的牛逼。
要想以最牛逼的方式獲勝,高城自然是力挺從中間殺過去。
高城甚至豪言壯誌說道:“藍軍現在已經是吊著一口氣,我們紅軍拿下他,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完全沒有必要那麼畏手畏腳,我建議直接殺去主陣地。
我相信,等我們衝到了主陣地上,將紅旗插在了他們的陣地上,藍軍恐怕都還反應不過來。”
已經勝利超過三十場的藍軍,在高城嘴裡完全成了隨便捏的軟柿子。
這要是被前麵輸給藍軍,而且是被藍軍吊打的部隊聽到了,估計都會難受得當場狂吐幾口水。
陳軍倒是想力挺高城的打法,他也想用最秀的方式拿下勝利。
如今這場對抗被全軍關注,要是能以最秀的方式拿下藍軍,那無異於在全軍麵前狠狠地露把臉。
同時還能引起高層的注意,對鋼七營給予更多的資源傾斜。
這為以後發展合成師或合成旅,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巨大增益,提前就能鋪好一部分路。
可是內心的渴望,與腦海的理智,在陳軍身上起了衝突。
以陳軍對孫東平的理解分析,這個好強自負到了極致的家夥,絕對不可能輕易接受失敗的結局。
陳軍敢百分百的篤定,最後決戰孫東平還會耍把戲。
儘管猜不出刷什麼吧。
可陳軍肯定會有。
在不清楚孫東平耍啥把戲,且孫東平手裡其實還真有幾把刷子,用起勁來是真毒的前提下。
陳軍不想戰術搞得過於激進。
因為預激進的戰術越極限,容錯率會大幅度的下降。
陳軍不想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因為太想追求更漂亮的數據而冒險,結果再被孫東平絕地翻盤。
當然。
陳軍也不想用太保守的打法,穩打穩紮的隻求獲得勝利。
作為主打變革的信息化時代下,因時代需求應運而生的合成部隊,必須要以新穎的方式獲得勝利。
你的戰術可以不激進冒險,但是必須得有足夠的獨特性。
起碼符合合成部隊的樣子!
所以陳軍在眾人討論選哪條路,討論的激情似火時,趁著這個時間,整理思路想了個新打法。
這是陳軍融合了這五種風格,將它們的精髓全部挑出來融合到一起。
然後在激進和保守之間,選擇了成年人該有的選擇,兩種風格同時都要,設計出來的一套很複雜的全新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