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藍雙方都是俄軍的摩步連,裝備配置其實都是一樣的,如果是正麵打起來的話,基本是半斤八兩。
現在174A高地上的藍軍部隊,占據著防守方有掩體加以高打低的優勢。
紅軍同時兩個連進攻,占據人數優勢。
雙方優勢抵消,打起來勢均力敵。
紅軍兩個連的火力排齊出,不斷用迫擊炮和重機槍火力壓製高地藍軍,掩護己方的步兵衝擊山頂。
藍軍借助工事掩體作為掩護,阻止紅軍步兵往上麵衝。
每分鐘雙方都有人陣亡。
可剩下的人還在衝。
整個戰鬥現場看起來就極為傳統,除了用的武器比二戰更加先進,其他和二戰時期的高地爭奪戰沒區彆。
174A高地藍軍在防守作戰的同時,還向指揮部進行了求援。
藍軍指揮部非常重視174A高地,生怕113被打穿的醜事重蹈覆轍,第一時間便調派部隊前往支援。
甚至放在大後方應急待命的炮兵營,都被派出來加強藍軍左翼防線強度。
可惜。
藍軍終究是沒想到174A高地,紅軍部隊會來一個回馬槍,儘管回馬槍的部隊,不是開始的鋼七營。
可是防守上麵的疏忽大意,終究是埋下了巨大隱患。
紅軍一口氣出動了兩個連,並且悄咪咪的成功摸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才被高地上麵的藍軍哨兵發現。
雙方的距離已經太近了,留給藍軍的緩衝實在是太短。
哪怕藍軍部隊拚了命的反抗,各種當家絕活全都用了出來,也終究沒能夠擋住,烏泱泱往上麵衝的紅軍部隊。
戰鬥爆發僅過了不到十分鐘,藍軍的支援部隊都還在半路上。
藍軍高地就宣告失守了。
當有一個班的紅軍衝上高地,沿著戰壕開始進攻其他的藍軍,剩下的藍軍根本就沒辦法再有效防禦。
掙紮了僅僅不到五分鐘時間,紅軍就全麵拿下了174A高地。
高地上的藍軍不是被“乾掉”,就是在紅軍的逼迫下不得不逃離陣地,撤往後方的第二道藍軍防線。
儘管紅軍隻乾掉了不到半個連,對於一個加強團來說壓根不算什麼。
可是在如今紅軍大部隊進攻受挫,士氣正好處於低迷的關鍵時刻,拿下174A高地就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拿下藍軍高地就代表勝利,能夠極大提升紅軍大部隊的士氣。
總指揮德米特裡接到前線戰報,得知摩步一營已經順利拿下174A高地,激動的毛胡子臉都紅透了。
對於德米特裡來說。
這一戰可不隻是鼓舞士氣,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代表著德米特裡的傳統打法,一點都不輸於鋼七營的合成化部隊新型打法,甚至證明了更加適合俄軍部隊。
畢竟前麵的合成化聯合營輸了,現在的純步兵傳統打法卻贏了。
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通過實戰證明了自己的戰術,傳統的依舊是最有用的,德米特裡的信心大漲,決定趁熱打鐵再下一城。
命令已經拿下174A高地的一營,繼續進攻藍軍的第二道防線。
德米特裡也想來一把打穿藍軍防線!
有一說一。
摩步一營才剛剛拿下高地,對後方的藍軍防線完全沒有任何情報,德米特裡這麼安排屬實急功近利。
通常急功近利都沒有好下場,德米特裡也不能逃過這個規則。
摩步一營長接到總指揮命令,他本人是不想立刻發起進攻的,以他的想法來做,肯定是先派偵察兵前去探路。
等把後續的藍軍第二防線探明,到時候再發動進攻才是最好的。
可德米特裡才是紅軍總指揮,他這麼個小小營長完全沒有話語權,上級的命令他必須毫無條件執行。
於是拿下高地屁股沒坐熱的一營,不得不又繼續爬起來深入藍軍陣地。
一營長還算是有一點腦子,沒有一股腦的把三個連全派出去,而是在不違背命令的情況下做了調整。
讓之前負責主攻174A高地,兵力損失最多的一連留守174A。
剩下的二連和三連轉為主攻,按照鋼七營之前提供的藍軍情報信息,向著兩公裡外的藍軍第二防線進發。
陳軍當初提供給大部隊的情報,很多都是說一半隱藏了一半。
就比如藍軍第二防線的情報,陳軍隻在情報中提了距離第一防線有多遠,一個字都沒提第二防線的兵種。
加上總指揮德米特裡急功近利,根本沒給一營留出足夠多的偵查時間。
這就導致繼續進攻的一營兩個連,對於藍軍第二防線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根本沒法提前做任何防備。
於是乎。
喜聞樂見的事情發生了!
紅軍一營兩個連沿著山林推進,以為藍軍第二防線肯定也在高地上,防守的必然也是藍軍步兵連。
完全沒想到藍軍的第二道防線,竟然是清一色的重裝坦克部隊。
因為坦克不適合在高地作戰,在叢林裡麵也是非常的受限,所以藍軍第二道防線,壓根就不在高地上麵。
而是在山腳下地勢相對平坦,易於坦克集群衝擊的山穀區域。
經過的紅軍部隊眼睛都往上看,完全沒有注意到前方平坦地麵的灌叢中,隱蔽藏著一輛輛鋼鐵巨獸。
等毫無防備的紅軍連出現在山穀,作為藍軍第二道防線的坦克部隊,轟隆隆的扯掉頭上的隱蔽物衝了出來。
中國有句話叫: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藍軍第二道防線的防守原則,正好是完美應了這一句話。
鋼鐵坦克不可能埋在地下,最好的防守方式自然是形成鋼鐵洪流,從正麵上以進攻的防守衝擊敵軍。
紅軍兩個連壓根沒想到,防守部隊竟然會主動衝上來。
而且還是一堆主戰坦克。
當看到十幾輛坦克衝過來時,紅軍兩個連的戰士隻感覺頭皮發麻,在這種平地上根本沒法打。
根本就不需要連長下令,戰士們如受驚的兔子一般,撒腿就往樹林中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