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家的私事,與卿等無關,朝廷始終是那個朝廷,需要仰賴你們幾家相助!”
端木操心領神會,連夜請來司馬延年和公羊賢,與梁毅一會。
武朝宗室之中,目前南王實力最強,他們也不想得罪。
“若將來成事,卿等必是帝王股肱之臣,絕非妄言!”
三家家主討論之後,同時表態。
“世子放心歸去。”
梁毅趁夜逃離了京城,三家門閥也決定兩頭押寶。
畢竟天下紛亂,他們希望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萬一將來南王入主京城呢?
但比起南王,兩個皇子明顯更好控製。
隻不過,梁毅這個人質對他們而言可有可無,畢竟南王的嫡子不止一個。
而在徐州東南部,廣陵郡的海岸邊,大批運鹽的船隻正從入海口沿江而上,直奔彭城與西秦交界處。
徐州天策軍間諜偽裝的私鹽販子正聚集在這裡,大部分人靜靜等候,小部分已經坐上裝有海鹽的馬車,直奔西秦國境。
這些海鹽將成為衝擊西秦鹽政的關鍵。
西秦主力北上,邊境的守軍明顯減少,巡邏力度大不如前,給了徐州機會……
而在鄴城,梁蕭也進一步收到了關於天和教起義的消息。
徐州送來了武帝聲討大聖賢的公文,以及徐州情報人員收集到的關於天和教起義的詳細內容,加以比對。
“聯九州之黎庶,撼三家之王庭?替天行道?推翻帝製,開創人和?”
梁蕭看到情報上寫的起義口號,心中暗暗稱奇。
這是足以響徹神州大地的口號,可惜……
靖雲生詳細分析。
“主公,我軍穩定燕雲之地之後,或許並不適合立即討伐西秦。西秦君臣施行仁政,雖不及主公治下,但國內還算安穩,百姓對主公的認同感顯然不如徐州與燕雲兩地的百姓。”
“穩定邊防之後,不如轉道江南,以剿匪的名義繼續招安各地天和教起義軍。並借機討伐一部分軍閥與地主豪強,吞並他們的部隊和地盤。如此,國家可定。”
其餘幕僚紛紛稱讚。
“靖長史所言極是!”
跟在梁蕭身邊,他們的眼光與格局也大有轉變,不再局限於對朝廷的愚忠,而是決定造福百姓,忠於武君。
他們的主公,當朝武君,便是造福百姓最好的榜樣!
江南朝廷早已讓他們寒心。
天象有變,神州大亂。
江山易主,指日可待。
他們更希望自家主公能夠取而代之。
徐州與燕雲之地的民望,讓他們對自家主公有足夠的的信心。
梁蕭點頭之後,卻提醒道:“大家認為大聖賢是怎樣的人物?”
“自然是邪教亂賊,亂世之始!”群臣異口同聲道。
梁蕭卻是搖頭,歎息。
“大家可曾想過,他已經年逾古稀,原本完全可以憑借自己在民間的名望,以及朝廷的敬仰,安享晚年,然後流芳百世。可他為何決定冒著身死族滅的風險,在風燭殘年之事發動起義?”
群臣陷入沉思。
這的確是他們忽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