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令下,五千白袍兵傾巢而出。
梁拓的十萬步騎穩步推進,以騎兵為先鋒,負責開道。
鄴城以北距離西秦大本營超過三十裡,在防備敵襲的情況下,緊急行軍也需要一日。
但考慮到梁蕭往日戰績,他也不敢貿然加速,而是大幅放慢了行軍速度,每日隻行進二十裡。
軍隊數量一多,考慮到全軍將士飲食起居等各方麵條件的限製,便無法長久地維持密集陣形。
如此,軍隊便可以適當集中起來,不必擔心隊伍因為太長而遭遇白袍兵奇襲,損失慘重。
行軍的同時,梁拓還不忘與後方保持聯係,隨時通報敵情。
對於梁拓的謹慎,西秦君臣也沒有意見,隻感到心情沉重。
以前,在場眾將,尤其是武安君,都以進軍神速聞名,重點在於又快又狠。
畢竟西秦不缺騎兵。
如今,就連最勇猛的武安君都不得不謹慎行進。
這要感謝匈奴人,給西秦人提供了寶貴的戰敗經驗……
即便梁拓行軍放緩,並且親自統領騎兵開道,西秦騎兵終究還是遭遇了白袍兵。
雙方騎兵皆是緩慢行進,為人馬保持足夠的體力。
如今在平原遭遇,西秦騎兵如臨大敵,人人持盾保護自己和坐騎的要害。
梁拓登高遠眺,觀察白袍兵的軍容,執鞭的手微微顫抖。
他始終以麵具示人,但仍可見眼神之複雜,前所未有。
“小弟……好久不見。”
遠方的徐州武君,是他今生今世最不敢麵對的人,亦是今生今世最強之敵!
強到……即使他手握三萬西秦鐵騎,也不敢貿然出兵驅逐。
遠方的部隊,人人皆穿白袍,追隨梁蕭南征北戰,未嘗一敗!
而白袍兵手中的強弓更是顛覆西秦騎兵的認知,其威力不下於西秦的步弓,足以確保白袍兵立於不敗之地。
相比之下,西秦騎兵的馬弓無論射程還是威力,都遜色白袍兵太多。
以此為前提,西秦騎兵必須改變傳統的作戰策略。
即使是輕騎兵,在與步軍同行期間也必須穿戴鎖甲,佩戴皮盾。
這種配置大大拖慢了西秦騎兵的速度,但可以減少意外損失。
“稟報武安君,敵騎正在接近!”
前方飛馬來報之時,梁拓已經做好準備,一聲令下。
“我軍鐵騎兵分兩路,隱入步軍陣容之中,隨步軍推進!”
周圍的西秦騎將們麵露失望,但很快恢複冷靜,紛紛稱讚。
“不愧是武安君,有勇有謀,不像某些人目中無人!”
己方騎兵無法有效解決白袍兵的弓箭問題,與步軍互相掩護推進,的確是最穩妥的戰術。
西秦鐵騎迅速分兵,進入兩側步軍的軍陣之中,防止被白袍兵弓箭殺傷。
但梁蕭的白袍兵依然在不斷接近梁拓的軍陣。
“武安君!白袍兵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