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步步為營,最無缺考慮到梁蕭有靖雲生等人輔佐,仍是向拓跋穹提議,安設軍營時務必重視防火。
最無缺又親自視察各處水源,在防備梁蕭水攻的同時還要確保水源充足。
事有緩急,急則生亂,亂則致變,這也是君臣二人多年的心得。
想要長期攻打燕雲之地,這一帶的軍營必須保持穩定。
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鄴城非旦夕可破,卻又不得不破。
梁蕭回到鄴城北邊的軍營之後,便用一把大火燒毀了這片簡易的軍營,以免被敵軍當成據點。
燒毀軍營之後,梁蕭又率軍來到鄴城東北邊,這裡也有一處提前安設的簡易軍營,可以故技重施,在高地牽製敵軍。
即使敵軍也故技重施,包抄高地,至少行軍會大大放緩,也為燕雲部隊的訓練和後方援軍的抵達爭取時間。
布置完畢之後,梁蕭又派遣快馬,在西邊一帶巡邏,以防敵軍突襲。
白袍兵的關鍵優勢在於武君弓,一旦失去武君弓的優勢,僅憑肉搏,最多算是輕騎兵裡的巔峰戰力,與重甲騎兵短兵相接依然是不現實的,更不應喪失機動性的優勢。
當然,敵騎也不敢輕易接近白袍兵。
想要加強防禦能力,免不了會增加負重,機動性就不如白袍兵。
想要保持不下於白袍兵的機動性,就必須減少負重,也意味著人和戰馬不能穿太厚實的戰甲,更容易被白袍兵射殺。
西秦部隊沒有選擇急攻,而是沉得住氣,先搶占鄴城以北的道路,鄴城與滏口陘想要互相支援就需要繞一段路。
當然,在對鄴城完成合圍之前,敵軍攝於中原鐵騎的弓箭,也不敢輕易繞城,深入腹地,那很可能被天策軍關門打狗。
天策軍的數量還是太少,他也隻能先放棄與敵軍野戰。
魏郡各處縣城皆已據城死守,後方還有燕雲部隊來援,暫時不必擔心敵軍突破。
雙方博弈的同時,武帝派出的監軍王京率隊南下,前往慰問雲定的軍隊,卻遭遇天和教義軍攔截。
上千人駐留南方縣城,不得南下。
王京不得不再派人回京求助,同時派遣騎兵向南突圍,通知雲定。
率眾圍堵王京的天和教頭目,正是大聖賢的長孫,南宮無定。
困住王京的部隊之後,南宮無定總算鬆了口氣。
雲定的部隊本就是江南少有的京城精銳,對天和教威脅最大,唯有用計除掉此人。
此時雲定正在軍中,心急如焚,召集幕僚們商議。
“後方軍資遲遲未到,尤其是糧草……我軍若是踟躕不前,難免會遭受政敵攻訐,但若是孤軍深入,又可能麵臨糧道的斷絕,為之奈何?”
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皆是束手無策。
隨軍出征的雲家幕僚,北宮若愚,見雲定愁眉不展,終於開口提醒。
“將軍不如早日回師,向陛下說明情況,徹查軍資之事。”
“我軍若是撤退,便是前功儘棄……”雲定一臉苦澀。
北宮若愚提醒道:“那至少也要派遣親信回京說明,避免陛下聽信讒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雲定心領神會,當即派遣族侄雲傑帶上一千騎兵,沿著來時路線,趕回京城。
王京受秦牧提點,正好是沿著雲定的進軍路線行進……
京城之中,門閥虎視眈眈,隻等武帝駕崩,便要“大乾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