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拓跋倩影的宮殿中。
洛陽公主收到了親兵王玖和陸奇的來信,秀眉緊蹙。
“這兩位都是夫君的親兵,突然緊急趕往前線,說是後方有變,又提醒我,宮外混亂,無論如何不可外出……”
拓跋倩影若有所思。
梁拓歸順西秦之後,一直在重用原屬於忠武侯府的親兵,除了她父皇和最無缺,其他人對這些親兵一無所知。
聯想到梁蕭攻取匈奴王城,拓跋倩影隱約猜到了此事緣由。
但她無權阻止武安君的直屬部隊,也沒有這個打算……
梁拓的兩名親兵當天就離開了京城,梁蕭的親兵洪樂一路隨行。
三人一路無話,內心卻是百感交集。
他們以前就探查過了,忠武侯府慘遭匈奴人滅門,梁蕭救下的梁府人員裡麵,有幾個是梁拓這邊的親兵的家屬,梁蕭一直在供養著。
他們已經隨梁拓歸順西秦,不再是武朝的將士了,但至少那位四少爺並沒有愧對他們。
梁拓的作風,他們最為熟悉,此行隻怕親兵內部會麵臨分裂。
三人結伴趕路的同時,拓跋穹也在緊急整合部隊。
攻城的損失遠超預估,他甚至不敢通報戰損,以免進一步打擊士氣。
梁拓敗於梁蕭之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軍隊士氣,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但此事也並非百害而無一利,至少將士們再也不私下討論西秦武安君與武君的武力,以後梁拓也不至於再被輿論逼著與梁蕭單打獨鬥。
西秦將士終於深刻明白梁蕭之勇,也不會盲目尋死。
就連一向盛氣淩人的慕容雲城,也識趣地不去討論這場決鬥。
個人武勇,原本對戰場的影響有限。
即使是開國忠武侯與巴蜀劍無鋒,也並非純粹以個人武力扭轉戰局,而是身先士卒,帶領將士們摧鋒陷陣。
梁蕭的崛起純屬個例。
鄴城固若金湯,即使地處平原地帶,也絕非短期內可以攻克,現在他隻想另尋機會。
常山!
後方的運糧路線正在更換,從境內出發的運糧隊不再走朝歌這條路,而是從並州出發。
拓跋穹調整部隊的同時,梁蕭也在急訓城內的燕雲部隊。
經過一場守城戰和一場決鬥,城內士氣高漲,將士們的訓練熱情也是空前高漲,分成三隊,輪流訓練,相當於三日一訓。
畢竟大敵當前,每日一訓也不現實,將士們也需要養精蓄銳,隨時應付來犯。
雙方暫時停戰。
梁蕭也意識到了拓跋穹的意圖,隨時準備讓秦勳支援其他關卡。
長城以北。
羅滕與梁蕭議和之後,帶領幸存的匈奴人進入漠南一帶,重新召集各部。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匈奴在中原的政權不複存在,羅滕憑借手上的兵馬,以及匈奴權貴們在大漠的威望,對大漠各部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但羅滕無論如何都不想再與天策軍交手。
羅滕重新嘗試掌控匈奴各部的同時,常念俠代表天策府,逐漸掌控遼東。
遼東起義軍首領王鼎,作為常念俠的副將,協助安定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