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時,天色已經擦黑。
王玉芬和二妮剛把晚飯端上桌,有鮁魚餃子和一盤炸得金黃的海蝦。
可林宇隻扒拉了兩口就沒了胃口,連著趕訂單、遇攔截,神經一直緊繃著,這會兒鬆懈下來,倦意如潮水般湧來。
所以回到屋裡倒頭就睡,睡得格外沉,連夢都沒做一個,直到第二天清晨被窗外的鳥鳴吵醒。
林宇洗漱完,揣了兩個饅頭就往加工廠走。
他之所以睡這麼早,是因為打算今天去廠子研究擴建廠房的事。
如今工廠訂單越來越多,羅老板之前就打電話問過他這邊廠房能不能擴建,幫忙分擔壓力。羅老板那邊擴建廠房的成本太高,而他這邊完全可以研究一番。
現在的加工廠是在原有的海鮮分揀廠房基礎上改建的,用地成本不大,周圍還有很大的空地可以利用,而且用人成本也低。
林宇踩著晨光走進加工廠時,羅大勇正蹲在牆角核對進貨單,地上堆著半人高的紙箱,印著“食品級塑料袋”的字樣。
泥磚房的牆壁被經年累月的潮氣浸得發灰,牆根處甚至長出了青苔,幾扇小窗戶蒙著厚厚的油汙,陽光隻能透過縫隙擠進來,在地上投下幾道昏黃的光柱。
“大勇哥,你過來。”
林宇走到廠房中央,抬手摸了摸頭頂的橫梁,這些木頭已經有些朽了,輕輕一碰就掉渣。
“咱先說用地的事。”他指著廠房西側那片長滿雜草的空地,“從這兒到那排老倉庫,大概有三百平,我昨天跟村長打聽了,這片是村裡的閒置地,批給咱擴建沒問題,租金象征性給點就行。”
羅大勇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地是夠,就是這泥磚房......”
他踹了踹牆角的磚,一塊鬆動的泥磚“嘩啦”掉下來,露出裡麵混雜著麥秸的泥土,“你看這牆,一到雨季就滲水,冷藏庫的溫度都穩不住。上次存的蝦皮,愣是潮得發了黴。”
林宇點點頭:“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件事。”
他從口袋裡掏出張皺巴巴的宣傳單,是昨天在鎮上五金店拿的,上麵印著鋼結構廠房的效果圖,“咱這次擴建不用泥磚,全用鋼材。鋼柱、鋼梁、彩鋼板頂,又結實又好打理,通風窗想留多大留多大,采光肯定比現在強十倍。”
“鋼房?”羅大勇湊過來看宣傳單,眉頭皺了起來,“那得不少錢吧?泥磚才幾個錢,村裡蓋房不都用這個?”
“泥磚房咋建的你忘了?”林宇笑著反問,“和泥、脫坯、太陽底下曬半拉月,遇上連陰雨還得返工,看著省錢,其實費工費時。再說這質量......”
他指了指屋頂的漏雨痕跡,“去年台風刮掉半麵牆,修修補補花的錢,夠買兩根鋼柱了。”
他蹲下身,在地上畫了個簡易圖紙:“鋼結構廠房快,拉來材料直接拚裝,頂多半個月就能封頂。而且隔熱、防潮,以後裝通風係統、吊軌傳送帶都方便。等新廠房建好,這三間泥磚房也得推倒重蓋,全換成鋼的,到時候整個加工廠連成片,冷藏區、分揀區、包裝區分開,效率能提一倍。”
羅大勇盯著圖紙,手指在“冷藏區”三個字上敲了敲:“鋼房是好,可這成本......”
“你算筆賬。”林宇給他掰手指頭,“泥磚房頂多撐十年,鋼房能用三十年。咱現在訂單越來越多,羅老板那邊還等著咱分擔業務,總不能讓這破廠房拖後腿。再說,鋼材這兩年價格穩,我托人問了,三百平的鋼房連工帶料,二十萬足夠了。廠子裡要是沒錢,我家裡還有十幾萬,先拿來用......”
他走到窗邊,推開條縫,讓新鮮空氣灌進來:“你想想,以後廠房裡亮堂堂的,牆是白的,地是水泥的,機器轉起來也不磕磕絆絆,工人乾活都能多帶勁?”
羅大勇看著宣傳單上寬敞明亮的廠房,又看了看眼前昏暗潮濕的泥磚房,狠狠砸了下拳頭:“乾!就按你說的來!我這就去找施工隊問價,順便叫人把那片空地的草除了!”
林宇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彆急,先找設計院出個圖,把水電、通風的位置都規劃好。咱要麼不建,要建就建個像樣的,免得以後出現什麼狀況不好改動,你最好先和田芳姐商量一下,確定好了方案找我直接簽字。”
趙大勇點了點頭,這就找田芳商量去了。
這事兒交給趙大勇,林宇完全放心。
趙大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即便兩人的拿來的方案哪裡不可行,他也可以及時指出來。
現在最要緊的是,趕緊去村裡,將這塊閒置用地批下來。
所以,林宇沒有任何停留,直奔村委會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