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我早想好了。”林宇指著結構圖上的副油箱位置,“咱在船底加個備用發電機,平時捕魚用主引擎,起網時再開備用發電機,雙保險,不怕動力不夠。另外,你再給引擎裝個油溫報警器,遠海作業時,一旦油溫過高就報警,免得引擎過載損壞。”
王大春最關心的是漁艙改造:“小宇,遠海捕魚回來,漁獲要是不及時保鮮,很容易壞。咱是不是得在船上裝個冷藏艙?”
“必須裝。”林宇點頭,“我打算把船中部的兩個空艙改成冷藏艙,用厚鋼板隔開,內壁貼保溫棉,再裝兩台二手的製冷機。羅老板在大連認識舊貨商,能幫咱弄到便宜的設備。這樣就算在遠海待上一周,漁獲也能保持新鮮,賣個好價錢。”
聊完捕魚改造,話題自然轉到應對小鬼子的設備上。
院子裡的氣氛瞬間沉了下來,村長羅全磕了磕煙鬥,沉聲道:“小鬼子有槍有船,咱光靠獵槍不夠,得想點實在的防禦法子。”
“村長爺爺說得對。”林宇指著結構圖上的船舷,“咱在船舷兩側焊上半米高的鋼板護欄,既能防止船員在風浪中落水,又能擋住小鬼子的子彈。護欄之間留些射擊孔,到時候獵槍架在裡麵,既能反擊,又能減少暴露。”
王大春眼睛一亮:“小宇,上次在海上用水槍衝小鬼子效果不錯,咱能不能在‘護海號’上裝幾台高壓水槍?威力再大點,既能衝散小鬼子的衝鋒舟,又能澆滅他們扔過來的***。”
“這個主意好!”林宇立刻在圖上標注,“咱裝四台高壓水槍,船頭兩台,船尾兩台,都用不鏽鋼管連接到船上的蓄水池,再裝個增壓泵,讓水槍的射程能到五十米,比小鬼子的衝鋒舟還遠。另外,在甲板上焊幾個隱蔽的弓弩,手槍和子彈難弄,價錢也高,但是弓弩咱們的管夠。”
李長坤盯著結構圖上的舵機位置,補充道:“舵機是船的命門,上次小鬼子就想打壞咱的舵機,得給舵機艙加個防護。咱用厚鋼板把舵機艙包起來,隻留個小檢修口,就算小鬼子的子彈打過來,也傷不著舵機。”
林宇還想到了預警設備:“小周負責瞭望,得給他的瞭望台裝個高倍望遠鏡,再掛個銅鈴,一旦發現小鬼子的船,就搖鈴示警。另外,在船頂裝個簡易的雷達反射器。雖然咱沒有雷達,但這東西能讓遠處的漁船看到咱的位置,萬一遇到小鬼子,還能向附近的漁船求救。”
船員們越聊越興奮,原本的擔憂漸漸被期待取代。
小周拍著胸脯說:“小宇哥,動力係統的改造包在我身上,保證讓絞車和起網機順順利利運行。”
王大春則主動請纓:“焊護欄、裝水槍的活交給我,我明天就去鎮上買鋼板和鋼管。”
油燈的光映在結構圖上,密密麻麻的改造標注像一張周密的網,將捕魚的實用需求與禦敵的安全考量牢牢織在一起。
林宇看著圍在身邊的兄弟們,心裡格外篤定。
等改造完成,“護海號”就不再隻是一艘普通的漁船,而是能在遠海安穩捕魚、又能硬抗小鬼子的“海上堡壘”。
第二天一早,改造工作就正式啟動。
船員們分工明確:小周帶著人拆副油箱,準備裝備用發電機;王大春和小虎扛著鋼板,在甲板上焊接護欄;小海則蹲在舵機艙旁,測量鋼板尺寸,準備做防護;林宇自己則騎著自行車,去鎮上聯係冷藏設備和二手手榴彈的賣家。
陽光灑在“護海號”的甲板上,焊花四濺,錘聲叮當,船員們的笑聲與吆喝聲交織在一起。
路過的村民看到這熱鬨的場景,都忍不住駐足觀望,小聲議論:“小宇可真厲害,又弄一艘船,這改造的有模有樣。”
“可不是嗎?不過有林宇在,咱漁村的日子肯定越來越有盼頭......”
林宇聽著村民們的議論,心裡更有底氣了。
這改造不僅是為了一艘船,更是為了守護整個漁村的生計與安全。
等改造完成,他們就能駕著“護海號”,在遠海安心捕魚,更能挺直腰杆,讓小鬼子知道,中國漁民的海,不是他們想來就能來、想欺負就能欺負的。
“護海號”的改造正進行到關鍵時候,就看見村口方向跑來幾個村民,邊跑邊喊:“林宇!海警大隊的人來了!說是專門來找你的,讓你趕緊過去一趟~!”
林宇頓時一愣~!
他們怎麼來了?
林宇心裡疑惑,趕緊放下手裡的保溫棉,朝著村口跑去,剛到村委會門口,就看見三輛掛著“海警”標識的吉普車停在路邊,十幾個穿著藏青色製服的海警隊員站在旁邊,領頭的是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身材挺拔,肩膀上扛著兩杠三星的警銜,正是海警大隊的趙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