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突突”地往前開,車鬥裡的鮁魚乾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兩人心裡都輕鬆極了。
從沙灘村回去的路上,林宇就跟王大春盤算開了:“招人的事兒解決了,訂單能放心趕,咱也得抽時間為出海做準備了,這一個月光忙廠裡和各村的事,漁船都快放鏽了,秋季風浪大,可不能馬虎。”
王大春一聽,立馬應和:“可不是嘛!前幾天聽老漁民說,今年秋台風比往年多,出海前可得把準備做足,彆到時候出岔子。”
回到青山漁村,林宇沒歇腳,先去了碼頭。
停在岸邊的兩艘漁船,船身蒙了層薄灰,漁網堆在船艙裡,顯然有些日子沒動過。
他跳上船,敲了敲船幫,又檢查了船底的木板,還好沒出現漏水的縫隙。
“大春哥,去把趙大勇和幾個會修船的老夥計叫過來,咱先把船好好檢修一遍。”
沒一會兒,趙大勇帶著船舶維修工人扛著工具來了。
幾人分工明確:維修工人仔細檢查船身,發現鬆動的地方就重新維修;趙大勇和王大春則清理船艙裡的雜物,把堆在裡麵的漁網搬出來晾曬;林宇則去倉庫搬來新的麻繩和防水布,準備修補破損的漁網和加固船艙。
“林宇,你看這處船幫,有點滲水的痕跡,得重新電焊才行。”
一個維修工人指著船身下方說道。
林宇趕緊湊過去看,果然有淡淡的鏽跡,他點頭:“師傅辛苦您一點,把這船好好檢查一下,維修費用好說。”
“嗬嗬,放心,我們都是專業的,保證你們的船開出去一點兒問題沒有。”
三個維修師傅笑著保證。
他們的船可不是小漁船,維修起來也要費時費力一些,這幾個維修工人也是從海產局特意找來的。
甲板上,王大春正跟趙大勇翻曬漁網,一張張漁網攤開在陽光下,像巨大的銀色毯子。
“這張網有個破洞,得補補。”
王大春指著漁網一角說道,小虎立馬拿出針線,熟練地縫補起來。
秋季出海主要捕鮁魚和梭子蟹,漁網要是有破洞,很容易讓魚跑了。
忙到傍晚,漁船檢修得差不多了,林宇又讓人把船上的發動機檢查了一遍,加了新的機油,確保出海時能正常運轉。
“明天再把淡水、乾糧和急救箱準備好,淡水多帶兩桶,秋季海上風大,容易口渴;乾糧就帶饅頭和醃魚,耐放還頂餓。”林宇一邊收拾工具,一邊跟眾人交代。
“還有救生衣,得確保每個人都有,而且要檢查一下有沒有破損。”小海補充道,“月前就有個船員的救生衣破了,還好沒出大事,今年可得仔細檢查。”
林宇點頭:“對,救生衣、救生圈都得挨個檢查,一個都不能漏。另外,再準備些防雨的油布,秋季海上容易下陣雨,彆讓大家淋著雨,也彆讓乾糧受潮。”
接下來的兩天,眾人又忙著籌備出海物資:王大春帶著人去村裡的糧店買了五十斤饅頭和二十斤醃魚,裝在密封的木桶裡;趙大勇則負責檢查救生設備,把破損的救生衣都換成新的;林宇則去鎮上買了些常用的藥品,比如感冒藥、止痛藥和止血粉,放進急救箱裡。
這天晚上,林宇召集要出海的船員開了個短會:“秋季出海不比春夏,風浪大,天氣也多變,大家出海後一定要聽指揮,彆單獨行動。要是遇到大風,咱就趕緊返航,安全第一,彆想著多捕魚。”
“放心吧小宇,咱都聽你的!”
船員們異口同聲地說道。
林宇看著眾人,心裡踏實了不少。
這一個月雖然沒出海,但準備工作做得細致,相信這次出海能有個好收成,也能為廠裡多囤些鮁魚,為後續的生產做準備。
月光灑在碼頭上,檢修好的漁船靜靜地泊在岸邊,仿佛也在等待著秋季出海的號角。
第二天一早,船員們便浩浩蕩蕩的迎著朝霞出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