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一會兒,幾人就都表了態,沒人反對。
對漁民來說,這是天大的機會。
之前因為船差,隻能在近海撈點小魚,賺的錢剛夠糊口,現在有機會換好船去遠海,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捕到更值錢的魚,就算自己湊點錢,也是劃算的。
羅全看著眾人都同意了,笑著拍了拍手:“這就對了!咱聯合起來,不僅能多賺錢,還能守住咱的海域,不讓小鬼子來搗亂,這是雙贏的事兒!”
林宇也鬆了口氣,跟幾人約定好,第二天就開始修那艘舊船,等試捕成功後,再陸續改造各村的漁船。
送走李小虎、***和劉芳時,天色已經黑了,林宇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裡滿是期待。
聯合各村的第一步已經成功,接下來,就是讓遠海的收成,給大家更多信心。
約定好的第二天一早,林宇帶著王大春、趙大勇,還有主動趕來的李小虎、***,直奔碼頭。
這次改造不隻是修補舊船,而是要把原本六米長的舊木船,加長到八米,再裝上全新的大功率柴油發動機,讓它真正能扛住遠海的風浪。
老木匠李長坤蹲在船邊,手裡比劃著尺寸:“要加長就得從船身中間接一段,用最結實的橡木,再在船底加三層鐵板,不僅防漏,還能抗住遠海的浪頭。關鍵是發動機,咱選的這台四十馬力的,比原來那台老發動機強三倍,不僅跑得快,還能帶動新的探魚器和抽水泵,出海能省不少力。”
林宇早就聯係了黑市,當天上午,加長用的橡木、加厚鐵板,還有那台鋥亮的新發動機就運到了碼頭。
發動機剛卸下來,李小虎就湊上去摸了摸:“這玩意兒真這麼厲害?俺家那艘船的發動機,開起來跟拖拉機似的,遇上點風浪就走不動道。”
林宇笑著拍了拍發動機:“這可是正經的船用發動機,四十馬力,就算是五六級風,也能穩穩開,到遠海來回一趟,比原來能省兩個鐘頭。”
改造一開始,眾人就分工明確。
李長坤帶著兩個徒弟負責加長船身,把橡木切成合適的尺寸,再用粗大的鐵釘固定在舊船兩端,每一處接口都用桐油和麻絲密封,防止漏水;趙大勇和王大春則圍著發動機忙活,先在船尾打好固定架,再小心翼翼地把發動機吊上去,連接傳動軸和螺旋槳,時不時還要對照說明書調整角度;林宇則忙著清點新到的導航儀、探魚器,還特意加了一個小型抽水泵。
有了這玩意兒,船艙裡的積水隨時能抽出去,不用再靠人工舀水。
村裡的漁民聽說要把舊船改大、裝新發動機,都擠到碼頭來看。
聽著趙大勇試機時“嗡嗡”的轟鳴聲,忍不住點頭:“這聲音就不一樣!俺年輕時出遠海,靠的是風帆船,遇上沒風的天,隻能在海上漂著。現在有這發動機,想走就走,再也不用看老天爺臉色了。”
劉芳也笑著說:“船改大了,還能多裝漁網和冰桶,以後捕了魚,能多帶點回來,也不怕路上變質。”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碼頭天天跟趕大集似的。
孫有才幾乎每天都來,看著船身一點點變長,發動機慢慢裝好,比自己家辦事還上心:“林宇啊,等這船改好了,俺們沙灘村的人也想跟著去遠海試試,看看這新發動機的船,到底有多厲害。”
林宇每次都笑著應下:“肯定帶著大家去,讓你們也嘗嘗開快船、多捕魚的甜頭。”
終於,改造完成的那天,加長到八米的木船停在碼頭,船身上新接的橡木泛著新鮮的木紋,船尾的發動機鋥亮,導航儀的屏幕在船艙裡閃著光。
林宇讓人把船開到海裡試航,發動機一啟動,船身穩穩地往前衝,比原來快了近一倍,就算遇上小浪,也幾乎沒什麼顛簸。
李小虎站在船頭,迎著海風大喊:“太快了!這船比俺家的船穩多了!以後去遠海,再也不用怕耽誤時間了!”
林宇握著舵盤,看著遠處的海麵,心裡滿是底氣。
這艘改大的木船,配上大功率發動機,不僅能讓試捕順利進行,更能讓周邊漁村的漁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大船能裝更多漁獲,新發動機能抗風浪、省時間,這些都是遠海捕魚的底氣。
隻要試捕成功,後續各村改造漁船、組建聯合隊的事兒,就再也不用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