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原本以為,能有二三十人報名改造漁船就不錯了,可沒幾天,登記本上的名字就密密麻麻寫滿了兩頁,數下來竟有五十多人,遠超他的預期。
看著每天絡繹不絕來報名的漁民,他忍不住跟王大春感慨:“真沒想到大家這麼積極,以前勸著換個零件都舍不得,現在倒好,主動來問啥時候能改船。”
二妮正幫著整理報名信息,聞言笑著點頭:“這有啥奇怪的?你想啊,以前的舊船,去不了遠海,隻能在近海撈點小魚,忙活一天也就夠個吃喝。現在知道大船能去遠海,捕的魚多還值錢,抗風浪又安全,哪個漁民能不心動?”
正說著,村裡的老吳頭就拄著拐杖來了,手裡攥著個布包,打開裡麵是一遝皺巴巴的錢:“林宇啊,俺也報名!俺家那艘船都快散架了,以前不敢改,怕花錢還沒用,現在看你們的船那麼厲害,俺也想試試。這是俺攢的錢,你先拿著,不夠俺再跟兒子要。”
林宇趕緊接過錢,給老吳頭登記上,又叮囑道:“您放心,改船的時候俺長坤叔多費心,保證您的船改完結實又好開。”
老吳頭笑著點頭:“俺信你!隻要能去遠海捕魚,多花點錢也值!你看隔壁家的小子,前幾天跟著試捕,回來就賣了不少錢,俺也想早點賺著錢,給孫娃買新書包。”
不僅是村裡的老漁民,不少年輕後生也主動來報名。
林宇剛送走最後一個報名改船的漁民,轉身就看到二妮倚在門框上,手裡還拿著剛織到一半的毛衣,眼神裡帶著幾分笑意。
他搓了搓手,臉上的喜悅藏都藏不住:“你看,這才幾天,報名的人就快滿六十了,咱這聯合遠海捕魚的事兒,算是成了一半!”
二妮放下毛衣,走到他身邊,伸手拍了拍他肩上的灰,語氣裡帶著點調侃:“你彆急著高興,這報名的人多是好事,可改造船不是補個漁網那麼簡單。那麼多船,每艘都要換發動機、加固船身,得費多少時間和功夫?”
林宇聞言,反而笑了,拉著二妮坐在院子裡的石凳上:“這你就不用擔心了!眼瞅著就要入冬,過不了多久就沒法出海捕魚了,漁民們都閒下來,正好能幫著搭把手。這一冬天的時間,足夠把這些船都改好,等明年開春,正好能趕上遠海的漁汛。”
二妮撇了撇嘴,伸手點了點他的額頭:“你倒想得美!冬天天冷,西北風跟刀子似的,在外麵改船,還不得把手凍掉了?要是再下幾場大雪,路上積得厚厚的,連走路都費勁,外麵連個能乾活的地兒都沒有,你咋改造?”
林宇臉上的笑容頓了頓,仔細一想,二妮說的確實有道理。
他皺著眉琢磨了一會兒,突然眼睛一亮:“有了!我這兩天就去城裡,買一塊大苫布,把老廠和新廠之間的院子整個遮起來,再在裡麵搭個壁爐,燒上柴火,既能取暖,又不耽誤乾活,冬天再冷也不怕!”
二妮聽了,點了點頭:“這倒是個辦法,不過你得趕緊準備改造船的材料,鐵板、發動機、釘子這些,都得提前買回來。等冬天大雪封路,車都開不進來,到時候材料不夠,再著急也沒用。”
她話鋒一轉,語氣裡多了幾分不滿,伸手戳了戳林宇的胳膊:“還有,雖然報名的漁民都交了錢,可我算了算,這些錢未必夠。發動機和鐵板都不便宜,說不定你還得自個兒搭點進去。你啊,賺錢的速度快,搭錢的速度也快,廠裡剛攢下點錢,指不定又要被你投進去。”
林宇見狀,趕緊從後麵攬住她的腰,下巴輕輕抵在她的肩上,笑著哄道:“放心,搭不了多少。而且你也知道,我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我早就跟他們說好了,幫他們把船改造好,來年他們出海的魚獲,都要緊著咱們工廠賣,價格比市場上高兩成。這樣一來,咱們工廠的原料就穩定了,還能擴工廠生產線,到時候賺的錢,可比現在搭進去的多得多!”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認真起來:“咱這眼光可得放長遠一些。現在搭點錢幫他們改船,不僅能聯合大家一起守護海域,還能給工廠找個穩定的原料來源,這是雙贏的事兒。等明年工廠規模擴大了,咱就能把加工製品賣到更遠的地方,到時候咱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起來。”
二妮被他說得心動,忍不住轉過身,看著他的眼睛:“你說的是真的?到時候真能賺更多錢?”
林宇笑著點頭,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當然是真的!我啥時候騙過你?你就等著瞧,明年這個時候,咱不僅能有一支像樣的捕魚隊,還能有個更大的罐頭廠,讓周邊的人都跟著咱一起賺錢!”
二妮看著他自信的樣子,心裡的不滿漸漸消散,忍不住笑了:“行吧,就信你這一回。不過你去城裡買苫布的時候,記得給我帶兩尺花布,我想給咱兒子做件棉襖。”
林宇立馬應下:“沒問題!彆說兩尺,你要多少我給你帶多少!不過,你咋知道肚子的是兒子?”
“哼,我就知道~!”
“最近他越來越不安分了,總踢我,估計是著急出生呢......”
“臭小子,著急出來也不能踢媽媽......”林宇笑著摸了摸二妮的肚子。
院子裡的陽光正好,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夫妻兩人的笑聲。
確定冬季改造漁船後,林宇沒敢耽擱,第二天一早就開著三輪車往城裡趕,連軸轉了三天,把改船需要的核心材料先備齊了。
他先去了五金市場,一口氣訂了二十台四十馬力的柴油發動機.
這是改船的關鍵,特意跟老板砍了價,還約定分三批送貨,避免一次性堆在廠裡占地方。
接著又去了建材店,買了足夠的加厚鐵板、橡木板材和防鏽鐵釘,鐵板選的是三毫米厚的船用鋼板,老板說這厚度能扛住遠海的浪頭,橡木則挑了紋理緊實的老料,結實耐用。
最後還不忘買了幾大桶桐油和麻絲,用來密封船身接口,防止漏水。
材料訂好後,林宇又馬不停蹄地找了鎮上的裁縫鋪,定製了一塊二十米長、十五米寬的大苫布,特意選了防水耐磨的帆布材質,能扛住冬天的風雪。
鋪苫布需要搭架子,他喊來王大春、趙大勇和幾個漁民,用鋼管在老廠和新廠之間的院子裡搭了個高四米的方形架子,架子頂端和四周都拉上鋼絲繩,等苫布送到後,幾人合力把苫布鋪在架子上,用卡扣固定緊實,一個臨時的“改船車間”就有了雛形。
接下來是解決取暖問題。
林宇在“車間”角落用紅磚砌了個壁爐,煙囪伸出苫布外,還特意買了兩噸無煙煤和一堆木柴,堆在車間旁邊的小屋裡,方便隨時添火。
為了讓車間裡溫度更均勻,他又找電工在架子上裝了幾盞大功率的燈泡,既能照明,又能稍微取暖,還在地麵鋪了木板,防止大家在冬天踩著涼地凍腳。
人員方麵,林宇特意請李長坤當總負責人,還讓李長坤帶了兩個徒弟,負責船身的加長、加固和密封;又從村裡找了三個懂機械的後生,跟著趙大勇學習發動機安裝和調試,確保每台發動機都能正常運轉;至於搬運材料、打磨木板這些雜活,報名改船的漁民們主動提出輪流來幫忙,林宇也跟大家說好了,幫忙乾活的漁民,改船時能優先安排,還能減免一點費用,大家都樂意幫忙。
資金和原料規劃上,林宇重新核算了成本,發現漁民交的定金確實差一點,他從罐頭廠的利潤裡拿出一部分補了缺口,還提前跟縣城的冷庫聯係好,預留了位置。
改船時會拆下不少舊木板和零件,能賣的就賣掉,不能賣的就留著當柴火,儘量減少浪費。
他還特意跟漁民們約定,改造期間每艘船的進度都會及時告知,有問題隨時溝通,讓大家心裡有底。
忙了近半個月,準備工作終於差不多了。
看著整齊的材料、嚴實的“車間”和躍躍欲試的眾人,林宇心裡踏實了不少。
他站在“車間”裡,看著壁爐裡跳動的火苗,想著再過幾天就能開始改船,明年開春大家就能乘著新船去遠海捕魚,忍不住笑了。
隻要將這些船都改裝好,明年開春去遠海捕撈,就再也不用擔心和小鬼子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