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宏亮,帶著久違的豪氣。
觀音微微一笑,指著孫悟空道:“天蓬,此乃你大師兄孫悟空,日後你二人需同心協力,護送唐僧西行取經。”
悟空撓了撓頭,嘿嘿一笑:“豬頭,你可算撿回一條命!以後跟著俺老孫,保你吃香喝辣!”
天蓬聞言,臉上卻閃過一絲尷尬,剛想開口,卻突然悶哼一聲,身體劇烈顫抖,金仙氣息如潮水般退去,身體再度縮小,眨眼間又變回一頭肥豬,趴在地上哼哼唧唧,連言語之力都喪失了。
觀音神色一凝,探手按在天蓬頭頂,閉目感應片刻,沉聲道:“此乃時間法則作祟,薑妄的反本歸源丹竟能操控時間流轉,令天蓬修為散儘,形體退化。”
她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喃喃道:“薑妄此人,竟已掌握空間、虛弱、時間等多種法則,其心機之深,手段之詭,實不可小覷。”
木吒在一旁皺眉道:“菩薩,上次天蓬服金丹後,僅維持人形三息,此次卻有六息,是否法則之力在減弱?”
觀音頷首:“不錯,時間法則雖強,卻非永恒,天蓬體內法則正緩慢消散,約需三年方能徹底耗儘。”
悟空撓頭道:“三年?那可等不及!師父還等著俺們護他西行呢!”
他眼珠一轉,提議道:“菩薩,不如再求幾顆九轉金丹,幫天蓬多撐些時日!”
觀音卻苦笑搖頭:“九轉金丹雖能暫緩法則之力,卻治標不治本。
一顆金丹僅多延三息,多服亦無太大效用。
況且兜率宮的老君正重煉八卦爐,閉門謝客,貧僧也無處再求。”
天蓬聽聞此言,豬眼中滿是焦急,哼唧著在地上打滾,似在哀求。
木吒沉吟道:“既如此,隻能等三年法則消散?可西遊之事刻不容緩,若再拖延,恐生變數。”
觀音沉默片刻,目光深邃,望向遠方,低聲道:“薑妄此人,布局深遠,手段詭譎,貧僧需再探其底細。
眼下,天蓬既未隕落,便隨我等繼續西行,待法則消散之日,自能恢複。”
她輕撫天蓬豬頭,柔聲道:“天蓬,安心隨行,三年光陰,轉瞬即逝。”
天蓬哼唧兩聲,似是無奈應允,眼中卻仍藏著一絲不甘。
山穀中,風聲漸起,吹動觀音的衣袂,悟空的金箍棒在夕陽下閃著微光。
眾人雖暫解天蓬之危,卻知前路漫漫,薑妄的陰影如烏雲般籠罩在心頭,揮之不去。
晨光微曦,薄霧籠罩著高老莊外的田野,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稻香的清新氣息。
薑妄站在莊外一處低矮的山坡上,負手而立,目光悠遠,似在凝視天際儘頭,又似在沉思更為深邃的事物。
他的身影在晨霧中若隱若現,衣袍隨微風輕擺,宛若一尊靜默的雕塑,透著幾分超脫凡塵的氣韻。
遠處,高老莊內人聲漸起,雞鳴犬吠,炊煙嫋嫋。
今日是取經團隊正式啟程的日子,薑妄卻並未急於現身,而是選擇遠遠觀望。
他心知,這一日的意義非同尋常,不僅關乎唐僧師徒的西行之路,更與他自身的修行與人族的未來息息相關。
他的思緒如潮水般起伏,既有對取經團隊的關注,也有對自身修為提升與人族大計的籌謀。
高老莊內,一場彆開生麵的收徒儀式正在進行。
唐僧端坐於高員外府邸正堂的蒲團上,麵容肅穆,手中持著一串紫檀佛珠,緩緩撥動,口中低誦《心經》。
孫悟空站在一旁,斜倚著金箍棒,眼神中帶著幾分戲謔,嘴角微微上揚,似乎對即將發生之事頗感有趣。
白龍馬化作人形,站在唐僧身後,俊朗的麵容上帶著一絲無奈,顯然對這西行之路的艱難早有預料。
而觀音菩薩的化身,則以一襲白衣的女子形象,端坐於堂上,寶相莊嚴,目光柔和卻又深邃,似能洞穿一切。
堂下,一頭肥碩的黑豬正趴在地上,鼻子裡哼哼作響,眼神迷離,似睡非睡。
這便是豬八戒,尚未完全化形,仍保留著豬妖的模樣。
孫悟空瞥了它一眼,忍不住嗤笑道:“師父,這呆子瞧著就不頂用,化形都化不全,馱行李怕是也得半路趴窩。”
唐僧聞言,眉頭微皺,停下誦經,歎了口氣道:“悟空,莫要胡言。
觀音菩薩既點化此妖入我門下,必有其用。
況且,取經之路乃功德之行,慈悲為懷,方能得正果。”
觀音微微一笑,聲音清越如泉:“悟空之言雖直,卻也不無道理。
八戒雖未完全化形,然其根性不差,馱行李上路,亦能磨礪其心性。
唐僧,你可願收其為徒?”
唐僧連忙合掌,恭敬道:“弟子遵菩薩法旨,願收此妖為徒,賜法號豬悟能,盼其隨我西行,共取真經。”
儀式簡樸卻不失莊重。
豬八戒被孫悟空一腳踢醒,迷迷糊糊地磕了幾個頭,算是拜了師。
它抬起頭,哼唧著說了幾句豬語,孫悟空聽後哈哈大笑,翻譯道:“這呆子說,拜師就拜師,但得管飯,不然它可不乾!”
唐僧無奈搖頭,觀音則輕笑不語,揮手間灑下一道金光,落在八戒身上,助其穩固妖身,勉強能馱起行囊。
儀式結束後,取經團隊正式啟程。
唐僧騎著白龍馬,孫悟空扛著金箍棒在前探路,豬八戒哼哧哼哧地馱著行李跟在後麵,步伐沉重,每一步都踩得地麵微微震顫。
晨霧尚未完全散去,田間小路上,師徒四人的身影漸行漸遠,留下一串雜亂的腳印與蹄痕。
然而,這支取經隊伍的行路效率卻低得令人發指。
白龍馬雖服用了太上老君賜下的兩顆神力丹,體力有所增強,但每日僅能行進二十五裡,遠不及傳說中千裡馬的風采。
豬八戒更是成了名副其實的“拖油瓶”。
剛從高老莊出發時,它因高員外贈送的豐盛早餐而精神抖擻,哼著小調走了十裡路,便開始氣喘籲籲,四肢發顫,癱在地上嚷著肚子餓。
孫悟空沒好氣地扔給它幾個饅頭,它狼吞虎咽吃完後,又勉強走了十裡,便再次癱倒,哼哼唧唧地喊著走不動了。
唐僧坐在白龍馬上,臉色愈發難看。
他手中佛珠撥得飛快,口中念念有詞,似在壓抑怒氣。
終於,他忍不住爆發,轉頭對孫悟空道:“悟空,這八戒莫不是觀音菩薩故意送來的拖後腿的殘廢?如此下去,西行之路何時能到靈山?取經大業豈不成了笑話?”
孫悟空撓了撓頭,嘿嘿一笑:“師父莫急,這呆子雖懶,力氣還是有的。
俺老孫學會了豬語,保管它不敢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