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的時候,沈旗也真實感受到了瑞慕德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他在心裡感慨現在小孩子生活幸福的時候,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兩世的孩童時期。
上一世的八九十年代,沈旗那是自己搬著小板凳去上幼兒園的,對了,那時候根本就不叫幼兒園,得叫育紅班。
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教育規劃,就是村裡大隊部號召要求,適齡兒童都要去育紅班。
村裡的每一家也都樂於把狗都嫌棄的年齡的小孩子送到育紅班,相當於找個人給看孩子了。
老師也就是把孩子放在那裡,隻要不亂跑出了事情,就算完成任務了。
這一世,沈旗的幼兒園一直都是在陽光福利院體係裡麵的上的,雖然福利院裡的老師很負責,但教學質量和教學設施真的沒法和一般的幼兒園比。
今天來到了瑞慕德幼兒園,沈旗見到了這裡的一切,屬實被震撼到了。
沈旗身份是極為特殊的,坐在後排聽課的時候,課堂上的兩位老師是真的緊張了,她們拿出了她們最大的能力,讓這一堂課效果最好。
最緊張的還是園長和副園長兩人。
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媽媽出差了?節目組,她們生怕自己這邊出現什麼紕漏,被網友們抓到什麼,產生的影響就會難以估量。
大清早的時候停車場的騷亂已經讓她們驚出一身冷汗了。
好在整個網絡上對瑞慕德幼兒園都是一片誇讚。
【看到了瑞慕德幼兒園,我決定好好掙錢,一定要讓我家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上學。】
【哪怕是辛苦點,看到孩子們在瑞慕德幼兒園裡這麼好,我覺得也值得了。】
【所以人和人在最初就是不一樣的,人家接受的教育和我們這樣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教育可完全不一樣。】
【羨慕了!】
……
明明網絡上誇讚不少,但園長和副園長都看到了教室最後麵沈旗的臉上的那種不高興的表情。
沈旗感傷自己以前的樣子,讓園長和副園長以為沈旗不滿意了。
她們直接嚇傻了。
兩位老師也都很慌。
而且最讓人害怕的還不是沈旗,而是沈小坤。
這一大半節課下來,沈小坤的表情變了三次。
剛開始他是很感興趣的,後來就變得有些無趣了,到現在就變得很無聊很鬱悶了。
沈旗坐在最後麵是看不清楚沈小坤的臉的,他慢慢感受到了氣氛的變化,但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直到老師詢問沈小坤:
“小坤?剛才我們講的中秋節的知識,你是不感興趣嗎?”
沈旗這才反應過來,一下子明白了。
這小子太早熟,在知識層麵是遠超同齡段的小孩子的,所以按照現在對同齡段小孩子的教育方式,沈小坤一定是覺得幼稚而無趣的。
“啊?”沈小坤正在走神,被問得一愣,“沒有啊,老師你講得很好的!”
老師露出溫柔的微笑,“那聽完了這節課,小坤對於我們華夏的中秋有什麼理解嗎?”
沈小坤略一思索,道:
“我知道其實中秋節最初不是團圓節,他起源於上古時代的祭月活動,最初是為了慶祝豐收、祭祀月神,到幾百年前才逐漸演變成團圓節。”
“月餅最初的時候其實是軍糧,相傳當年一個姓朱的起義時,軍師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月餅裡,作為傳遞消息的工具,月餅因此成了軍糧的一種。”
“兔兒爺作為中秋節的吉祥物,是因為我們首都有拜兔兒爺的習俗,傳說月宮玉兔曾下凡為百姓治病,為了紀念它,人們就用泥塑造了兔兒爺的形象,兔兒爺才逐漸成為中秋吉祥物。”
“不同地區還有特色習俗,比如湖建某地有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的習俗,據說這樣能長壽;楠京人中秋愛吃烤鴨,有‘桂花鴨’的傳統吃法……”、
……